儒学> 人才培养
  • 新疆蒙古族谚语搜集人:在一步一笔中“丈量”口传文化深度

    “‘缘分到了,你们自然会在一起’。这句谚语类似汉语里‘有缘千里来相会’。”近日,已是耄耋之年的米格米尔在家中给记者讲述他与老伴搜集的蒙古族谚语。

    2024-07-24

  • 木活字印刷术:传承中发展

    福建宁化的木活字印刷术历史悠久,邱恒勇是福建省级非遗项目“木活字印刷术 (宁化)”的代表性传承人,他14岁时跟随父亲学习木活字印刷术,几年后就能独立完成检字、排版、切纸、刷印等十余道木活字印刷工序。

    2024-07-22

  • 吉林“老派”秧歌传承人守护黑土地文艺基因

    在东北地区缺少大鼓、唢呐等乐器的年代,唱大板就成了掌控秧歌队节奏的“灵魂”,且一代一代传承了下去。高宏吉将如今的东北秧歌比喻为“新派秧歌”,融合了舞蹈、健身操、流行音乐等元素,唱大板正退出秧歌舞台。“我的工作是把门老手艺留住。”

    2024-07-18

  • 滇派内画:在创新中传承古老技艺

    今年49岁的孙鸿雁是滇派内画非遗技艺创始人。

    2024-07-17

  • 新疆蒙文书法传承人:写字是与内心对话

    3日,在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博乐市的家中,巴音达拉俯身案头,蘸墨起笔后,一行行竖式排列的蒙文书法现于纸上,字形修长、线条匀称。他几番端详,似乎并不满意,于是闭眼轻吟歌曲,寻找灵感。

    2024-07-04

  • 陈洪谈叶嘉莹:赓绍中华诗教,百年一人

    与往常有所不同的是,按照公历算法,2024年7月2日正值叶嘉莹先生百年华诞。“中华诗词的女儿”叶嘉莹迄今为止已走过人生的一百个春秋。

    2024-07-03

  • 第十五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香港赛区决赛举行 冀照亮少年家国情怀

    第十五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鲁青奖)香港赛区写作决赛6日在香港丽泽中学举行。

    2024-07-08

  • 国潮文房用具成新宠 年轻人案头萌生新消费

    山东烟台芝罘区所城里历史文化街区一家文房店聘请年轻设计师,打破“笔墨纸砚”的传统印象,用当下的新技术新材料创造出兼具颜值与实用的各类文房案头好物,线上线下销售火爆。

    2024-07-02

  • 新疆非遗传承人:库姆孜是陪伴我50多年的朋友

    库姆孜为柯尔克孜语,意为“美丽的乐器”,主要流传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阿合奇县和阿克陶县等柯尔克孜族聚居区。

    2024-06-25

  • 在青铜器之乡修文物:巧手匠心 守护青铜瑰宝

    位于陕西关中西部的宝鸡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自汉代以来,就不断有青铜器出土,包括大盂鼎、毛公鼎、何尊等诸多重要青铜器都出土于此。

    2024-06-24

  •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