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山东省宁阳县一处国家级农作物良种繁育能力提升项目基地,利用农作物良种繁育空档期轮作种植优质草莓品种,草莓亩均效益达8万元,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而在山东省宁阳县伏山镇黄冯村国家级农作物良种繁育能力提升项目基地的大棚内,却是暖意融融、果香四溢。头茬草莓悄然褪去青涩,红晕欲滴,抢“鲜”上市,用清甜多汁的口感唤醒冬日味蕾,为初冬消费市场注入别样活力。

走进草莓大棚,一幅生机盎然的丰收画卷徐徐展开:一垄垄草莓植株排列整齐,翠绿的叶片间,颗颗草莓或泛红饱满、或白里透粉,与点缀其间的洁白花朵相映成趣,浓郁的香甜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垂涎欲滴。附近村民带着孩子穿梭在垄间细细寻觅,亲手采摘成熟的草莓,欢声笑语中满是甜蜜的喜悦。基地管理人员则忙着巡查植株长势、调控棚内环境,操作自动卷帘机起落保温棉被,用精细化管理守护这份冬日甜蜜。

“目前,随着气温逐步稳定,草莓已经陆续进入采收期,预计再过一个月就能大面积上市,采摘期可持续到明年五一左右。草莓采收结束后,我们立即启动新一轮育种工作。”据宁阳县全兴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介绍,大棚草莓是基地充分利用农作物良种繁育空档期开展的轮作种植项目,既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能检验繁育种土壤适配性与生态种植成效。目前,基地共种植6个草莓大棚,占地12亩,引进香野、粉玉、珍珠黑等6个优质品种。为保障草莓品质,基地坚守绿色种植理念,采用自然授粉、腐熟有机肥培育的方式,从源头提升果实口感与安全性;同时,依托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精准灌溉施肥,结合智能设备科学调控棚内温湿度,确保草莓在初冬时节顺利成熟。按亩均产量4000斤、平均售价20元/斤计算,仅草莓种植每亩即可实现经济效益8万元。
作为国家级农作物良种繁育能力提升项目基地,草莓种植只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该基地总占地260亩,建有12000平方米智能日光温室2栋、高标准设施大棚20个,配套智能水肥一体化、农业物联网等先进基础设施,规划布局育种育苗区、试验示范区和杂交制种区三大功能区域。基地全部启用后,预计每年可实现育种产量7500公斤、育苗产量1600万株,年产值达1000万元,繁种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40%。目前,基地首批自主繁育的黄瓜、豆角、芸豆等15个品种已顺利完成收获,产量与效益较往年提升20%-30%;第二批16亩大葱育种已完成种苗移栽,预计亩产效益可达3000元。
“基地建设至今已有近一年时间,我们边建设边运营,这段时间的实践让育种繁种效率有了明显提升。”王涛表示,今后将持续完善基地设施设备,深化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延伸产业链条,在实现企业增收增益的同时,为当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如今,伏山镇大棚草莓不仅为广大村民带来了初冬时节的新鲜味觉体验,更彰显了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以农为基、多元发展”的产业活力。今后,随着基地建设的不断完善与产业链的持续延伸,这里将孕育出更多优质农产品,以产业兴旺赋能乡村振兴,让土地绽放更多“甜蜜”价值。(周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