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打通 “生命通道”,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气道梗阻危重症女童
齐鲁壹点 2025-11-25 13:45:33

近日,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介入科团队与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麻醉科紧密协作,精准施策,成功救治一名因复发性乳头状瘤导致严重气道梗阻、呼吸衰竭的3岁女童。目前患儿已顺利脱离呼吸机,病情稳定,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患儿情况

3岁的娜娜(化名)来自甘肃临夏,一个多星期以来,她晚上睡觉时总有点咳嗽、喉咙有痰。一天,她因为情绪激动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随后嘴唇发紫、失去意识,甚至小便失禁,情况十分危急。当地医院迅速为她进行了气管插管,用呼吸机帮助她呼吸,但病情仍然不稳定,插管里还看到了带血的分泌物。在呼吸机辅助通气一天半后,她被紧急转运至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

据了解,娜娜两年前曾因喉部乳头状瘤做过手术,也有气管切开的历史。这次入院后经过全面检查,她被诊断为:气道内新生物堵塞、呼吸衰竭、肺炎、缺氧导致的脑损伤,以及鼻病毒感染。娜娜病情非常复杂且危重,最危险的是,她的气道可能随时被完全堵塞,从而危及生命。

争分夺秒,精准施救

入院后PICU医疗团队立即启动危重患儿救治流程,予呼吸机辅助通气维持呼吸功能,同时开展抗感染、减轻脑水肿、营养支持,紧急完善各项检查,为后续介入治疗争取时间、创造条件。

多学科协作与介入治疗:入院后颈胸部CT提示气管上段腔内软组织密度影,这就是患儿突发气道梗阻的“元凶”,为明确气道占位性质、快速解除梗阻,马静主任带领呼吸介入科团队第一时间会诊讨论病情。在与麻醉科张彬主任团队、胸外科张士松主任团队充分沟通手术方案及应急预案后,术中谨慎拔除气管插管后观察,气管上段新生物堵塞大部分管腔,仅剩不足1/4管腔保留通气,同时声带明显水肿,有大量肉芽组织及坏死物增生,团队随即实施“气管新生物冷冻活检术+冷冻切除术”,精准清除气道内堵塞物,快速畅通生命通道,术后继续给予呼吸支持。

二次精准干预:呼吸介入团队为患儿复查,此时可见声带大量肉芽组织及坏死物堵塞声门,原新生物处基底少量残留,随即全麻下行“声带肉芽激光切除术+气管基底部病损激光烧灼术”,精准清除声门及气管内残余病变组织及坏死物,术中应用布地奈德、肾上腺素减轻气道水肿。术后患儿呼吸功能显著改善,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改为低流量吸氧,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患儿术后转入呼吸介入科病房,继续接受抗感染、气道管理、康复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逐步好转。后续将定期复查支气管镜,密切随访气道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本例患儿病情极具紧迫性与危险性,气道乳头状瘤已阻塞 90%管腔,若未能及时有效清除占位组织,随时可能发生窒息死亡。两个团队需默契协作、快速解除气道梗阻,同时注意保护声带、气管正常组织,这既考验了医疗团队的应急处置能力,也彰显了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介入技术的精准性与成熟度。

疾病科普

气道乳头状瘤(Tracheal Papilloma),又称呼吸道乳头状瘤病(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 RP),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引起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呼吸道,尤其好发于喉部及气管、支气管等下气道区域。该疾病虽多为良性,但具有易复发、局部侵袭性强的特点,病情进展可严重影响呼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对于此类患儿,需定期进行支气管镜复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肿瘤复发、气道狭窄、恶变倾向等情况,以便尽早干预治疗。(来源:齐鲁壹点)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