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病房的窗户洒进来,在六岁的阳阳病床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三天前,这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突然变得异常口渴,一天要喝十几杯水,却依然嘴唇干裂;原本圆润的小脸迅速消瘦下去;夜里频繁起夜,白天又无精打采。阳阳的妈妈李女士以为孩子只是普通的不适,直到幼儿园老师打来电话说阳阳在活动中突然晕倒。
“儿童1型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血糖高达28mmol/L,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山大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霍美玲主任医师的话像一记闷雷击中李女士。她茫然地望着护士们忙碌地为阳阳建立静脉通道、安装胰岛素泵,脑海中不断回响着那个陌生又可怕的名词——糖尿病。
“医生,是不是我给孩子吃太多糖了?”李女士声音颤抖地问道。霍美玲主任医师轻轻摇头,“这不是任何人的错。让我们想象孩子体内有个微妙的‘血糖工厂’,遗传因素像埋下了一颗不稳定的‘地雷’,但光有它未必爆炸;免疫系统本应是卫兵,却突然‘叛变’,误把自家工厂当敌人疯狂攻击,破坏生产胰岛素的机器;某些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化学物质)如同点燃引信的‘火花’,引爆了遗传地雷,彻底激怒叛变的免疫卫兵;最终,工厂被毁,糖尿病就发生了。”
在随后的一周里,阳阳和他的父母在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开启了一段特殊的学习之旅。护士姐姐耐心地教他认识血糖仪,如何勇敢地面对指尖采血;营养师阿姨像变魔术一样,用食物模型生动地讲解着怎样搭配三餐,让阳阳知道健康的“甜蜜”其实无处不在。医生阿姨则郑重地将一支胰岛素笔交到阳阳手中,告诉他这是身体必需的“生命伙伴”,并详细演示了注射方法。阳阳从开始的害怕,渐渐在大家的鼓励下,像个小勇士一样配合治疗。
出院那天,阳阳获得了“控糖小勇士”勋章,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的医护团队为他们建立了24小时咨询群。三个月后的复诊显示,阳阳的糖化血红蛋白已控制在理想范围,他骄傲地向霍美玲主任医师展示自己记录的血糖曲线图:“我的血糖小精灵最近都很乖呢!”
在山大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像阳阳这样的“小糖人”还有很多。1型糖尿病虽然需要终身管理,但绝不是生命的枷锁。通过胰岛素替代治疗与科学管理,这些孩子完全可以拥有与常人无异的精彩人生。
如果您发现孩子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三多一少”症状,请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记住,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酮症酸中毒等急危并发症的关键。让我们用科学和爱心,为每个“小糖人”绘制属于他们的健康彩虹。(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