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跃迁看槐荫丨十四年造一座消费新城,“槐荫速度”从何而来?
中国网 2025-11-20 16:34:20

10月31日,山东省内体量最大的龙湖天街项目——龙湖济南西城天街,在腊山河东岸盛大开业。其创新采用的“TOD(公共交通为导向)+POD(公园生态为导向)”双核开发模式,不仅为济南商业注入了崭新活力,更标志着槐荫区商贸发展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品质跃升”的关键跨越。

(龙湖济南西城天街开业当天)

回溯至2011年,随着京沪高铁济南西站正式投运,槐荫区拉开了商业格局深刻变革的序幕。十四年间,从昔日西市场商圈的“单核引领”,到如今“三圈两带”消费矩阵的“多维共进”,槐荫区完成了一场精彩的商业跃迁。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0.5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453.3亿元,稳居全市第三位,消费生态持续丰富,成为济南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力量。

百年商脉筑基,西部消费中心雏形显现

槐荫的商业基因,深植于二十世纪初的开埠历史。1904年,胶济铁路贯通,济南自开商埠。位于商埠区西端的“西市场”于1928年正式开业,凭借180间铺面和优越的交通区位,迅速崛起为辐射周边区域的商品集散中心。

(西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

“那时的西市场就像个‘万花筒’,针头线脑、布匹茶叶,一应俱全。”一位老槐荫人的回忆,勾勒出当年的繁华盛景。

从最初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到1995年华联商厦以当时济南最大零售体量亮相,再到路港绿洋商城、和平商城等相继崛起,西市场商圈不断扩容,形成了覆盖纬八路至纬十二路、经一路至经三路的繁华商业带。一个以批发零售为特色、服务广泛的西部消费中心雏形,至此清晰可见。

(华联商厦)

高铁时代赋能,商业能级驶入“快车道”

2011年,京沪高铁全线通车,济南西站投入运营。这场交通变革,彻底重塑了槐荫区的时空坐标与商业版图。槐荫从济南的“西郊”一跃成为贯通南北的国家级交通枢纽。

“这里不再仅是货流中转站,更成为了新消费理念的试验田、区域经济的流量端口。”槐荫区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左矞表示。

同年年底,和谐广场以14万平方米的规模亮相,成为济南西部首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它的开业,迅速提升了经十路与纬十二路交会区域的商业热度,将其打造为黄金商圈,开启了西部高品质、一站式消费体验的新篇章。

(和谐广场)

依托济南西站日均超10万人次的强大客流虹吸效应,商业资源加速西聚。2016年,山东省首家奥特莱斯——济南海那城·百联奥特莱斯开业;2017年,山东首家宜家和济南首家麦德龙(被市民亲切称为两个“蓝盒子”)双双落子;2018年,印象济南·泉世界开业,如今已成长为年消费额超10亿元的知名商圈,并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宜家、麦德龙、印象济南)

随后,2020年迪卡侬济南西城店开业当晚客流突破2万人;2021年弘阳广场以“时尚家庭购物中心”定位加入战局。这些重要商业节点,与早期项目共同构筑起一个层次丰富、业态多元的现代消费生态网络,彻底改变了济南市民对“西郊”商业配套滞后的刻板印象。

“以前逛街总想着往老城区跑,现在家门口就有印象济南、宜家、弘阳广场……选择多样,品质也好,周末根本不用跑远。”家住附近的市民娜娜感慨道。

精准布局优化环境,构筑消费新高地

消费持续升级,商圈的规划与发展也需与时俱进。2023年,槐荫区进一步明确了“三圈两带”的商圈发展规划,聚焦和谐商圈、华联商圈、西客站商圈三大核心,以及纬十二路消费带、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两大轴线,精准引导商业资源优化布局。

汽车消费是槐荫商贸的坚实支柱。截至2021年,全区汽车销售企业达155家,零售额262.9亿元,占限上零售额八成以上。“要买车,到槐荫”已成为深入市民内心的消费共识。

会展经济则是另一台强劲的消费引擎。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在2021年承办了全市73%的展会,从惠民车展到动漫嘉年华,从餐饮博览会到老字号展会……覆盖多领域的展会矩阵,不仅带来了如织人潮,更直接撬动周边消费超10亿元。

(山东国际会展中心)

商业的多样化与繁荣,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槐荫区创新推行独任审批师制度,建设“中央厨房”式审核勘验系统,打造“来之即办”服务名片。在全省率先上线企业服务系统,创新企业回访机制,不断丰富“槐荫快易办”服务品牌内涵。

活跃在102座重点楼宇的“楼宇槐小花”服务队,由77名业务骨干组成,设立了54个服务点。他们如同商业楼宇中的“毛细血管”,为企业设立、变更等高频事项提供精准咨询和帮办代办服务。

“以前办理各种手续耗时费力,如今‘槐小花’直接上门指导,省心又高效!”一位企业负责人赞许道。此外,畅通的政企沟通渠道同样关键,槐荫区政企面对面“恳谈会”已成功举办多期,收集的诉求解决率达到100%。

枢纽经济绘蓝图,未来新城迈向更高

站在新起点,槐荫区瞄准更高发展目标。

2024年,槐荫区提出打造“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围绕“大窗口、大交通、大文旅、大会展、大商务”五大功能,推动高端商务、数字经济等业态集聚。

“高铁网络是布局的关键考量。”龙湖天街相关负责人表示,“1.5小时抵京、3小时达沪,为高端零售和体验式商业带来了持续客流。”

(龙湖济南西城天街的光所市集)

今年以来,槐荫区进一步升级“433”现代产业体系,实施消费提质创优行动,提升商圈服务能级,持续丰富消费场景与市场供给。

如今在槐荫,印象济南·泉世界的晨间烟火与龙湖天街的夜间璀璨灯火交相辉映,老字号与新兴业态和谐共生,文化空间与商业载体深度融合,昼夜不息、活力四射。

自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开埠,到迈入京沪高铁时代的“枢纽经济”,槐荫的商业脉搏始终随国家交通动脉同频共振。随着龙湖天街启幕、地铁4号线等配套持续完善,槐荫正稳步构筑济南都市圈西部商业新高地,其“速度”与“品质”并重的商贸发展之路,愈发清晰而坚实。(冯是越)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