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韵市中④|在玉符河畔,遇见“诗与远方”
中国网 2025-11-17 16:41:36

从济南市中心驱车向南,约半小时车程,就来到了市中区玉符泉源片区。初冬时节,玉符河水清冽澄澈,河畔村庄规划有序,业态鲜活丰富,沿河草木也呈现出一番“橙黄橘绿”的斑斓意趣。

从唐朝黄巢军在此处扬鞭催马,到南宋抗金名将关胜的墓地;从金代元好问的《济南行记》中,对趵突泉源头的探索,到明代诗人晏璧的“渴马崖前水满川”……玉符河畔的故事如同奔涌不息的河水一样源远流长。

而今,这片土地上已然焕发出新的生机,正成为村里人生于斯长于斯耕耘于斯的安居之地,城里人“久在樊笼里,复得归自然”的向往之地,创业者扎根乡土、逐梦田园的理想之地;成为你、我、他的“诗与远方”。

做好“空间的生意”,沿河绽放新业态

玉符河畔,一处占地仅1.6亩的小院子——“南岸花园”因其独特的创意设计,吸引了不少爱美的姑娘、拍摄婚纱照的新人、宣传新品服装的商家前来“打卡”。

“做空间的生意,用空间美学吸引人、留下人。”花园主理人熊迪黎介绍,花园在保留山野风貌的基础上,巧妙融入了不少南法元素,并且会根据季节变化适时更换美陈,让同一空间在不同时间呈现出不同美景,“让游客四季有花可看,有景可赏”。

相去不远,不觉晓·玉符河自然聚场则以“自然低干预”为设计原则,打造沉浸式自然体验空间。“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生态地貌”,主理人任扬介绍,营地融合露营地、萌宠乐园、无动力乐园等多元业态,5月1日正式开园后,单日客流量达3000人次。

当然,在落地过程中,不觉晓注重与村庄的融合共生。“乡村振兴,最主要的是要把人吸引到农村里来。”任扬说,为此,不觉晓积极联动周边村庄构建农文旅产业带,“比如,下一步,我们计划以露营经济串联农产品展销、生态研学等业态,让村里的更低发挥出最大价值;同时,吸引非遗、咖啡、乡村面包主理人等,把村里的闲置房屋也充分利用起来,丰富业态,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也让村民有更多的收入。”

深深扎进根去,也向上长出枝丫

“在玉符河中撒下一把麦糠,若干天后就能在趵突泉中捞出……”今年72岁的郭克水是寨而头村的村民,从小,他就听老辈人讲述有关趵突泉源头的传说。而今,他也喜欢在渴马崖前,向来人讲述那些被时光淹没的旧事。

“现在条件好了,村里的环境卫生、村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大的改善。这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大快人心’。”沿河岸慢行,看着两岸变幻的风景,郭克水心情大好,“当然,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历史文化的挖掘”,他说,要让后人知道自己的“根”在哪。

知道“根”在哪,把“根”深深地扎下去,才能积蓄向上生发的力量。

作为村里的第一代大学生,土屋村村民窦宝斌深谙此理。前几年,怀着满腔的乡土情结,他回到了这片生养他的土地,接受村里的扶贫项目——10个大棚和60亩耕地,开设“窦牛农场”。

“窦牛,意思是大家都牛。”窦宝斌说,带着乡亲们致富的梦想正在一步步落地。伴随着“农场+食府+自媒体”产业模式的落地,不仅每年为村里帮扶项目贡献24万元,还帮助6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真正实现了河畔共富。

抱起团来,拥抱更好明天

“2024年,玉符河沿岸5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40万元。”玉符泉源片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人李光麦说,河畔共富的“秘诀”在于沿河5村的“抱团发展”。

此前,玉符河沿岸西渴马东村、相家庄村、土屋村、宅科村、寨而头村5个行政村曾因“各自为战”,陷入发展动能不足、资源难以整合的困境。为突破发展瓶颈,市中区以党建为引领,率先开展村党组织片区融合试点,成立玉符泉源片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抱团闯市场”。李光麦介绍,片区依托玉符河生态资源,以文旅融合为方向,通过创新招商、完善基建、整合品牌,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在“抱团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片区打造了4.39万平方米滨水公园、3400平方米生态小径、5500平方米露营地,配套2个生态停车场、5座旅游厕所,并引入专业物业进行维护,解决了“游客留不下”的难题,游客停留时间从2小时延至7小时;

成立了“玉水源乡产业发展协作体”,搭建起“三大共享平台”。其中,“乡品市集”集中展销各村的特色农产品,统一包装、统一定价;“乡亲团”对接省内外旅行社,推出玉符河一日游、乡村研学等线路,实现客源共享;“志愿服务队”为商户提供营销策划、电商运营等人才支持。

同时,深挖玉符河文化资源,打造“玉水源乡”区域品牌,开发乡游、乡品、乡宿、乡学、乡艺、乡味“六大产品体系”;借助抖音、快手等平台,孵化“窦牛哥”等百万粉丝账号,连续六年举办玉符河文化旅游节。2025年,文化旅游节吸引5万余名游客,带动村民增收近10余万元。

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产业为翼,如今的玉符泉源片区,正逐渐成长为济南乡村旅游的“新名片”。忙里偷闲时,不妨来此,触摸“诗与远方”。

(马俊伟)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