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日照市统筹推进各类城市绿化建设改造,全面提升城市绿量和绿化品质。让市民推窗可见绿意,出门可享游园便利。
在海曲印象文化广场,依照“溪潭涌泉”设计思路规划打造的南溪潭公园,镶嵌于商业与人文景观之间,悄然藏起一方绿色静谧的小天地。初冬时分,园内植物色彩斑斓,蜿蜒小径穿梭其中,凉亭与喷泉相互映衬。儿童活动区内,孩子们嬉笑玩闹,为这片静谧注入活力。
市民费军峰说道:“改成现在的一个让广大老百姓喜爱的小公园,我们有时间的话,就带着孙子孙女到这个公众的地方,让小孩有一个跟小朋友接触的场合,挺好的。”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十四五”以来,日照市聚力实施“口袋公园”覆盖工程,把口袋公园作为补齐绿量不足、解决公园分布不均、改善人居环境的突破口,“应建则建、可建则建”,统一规划实施、创新建设方式、精心设计配套,70多个小巧精致、各具特色“口袋公园”园如繁星般出现,点缀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构建起分布均衡、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城市公园体系。
日照市城市管理局园林服务科王志磊介绍道:“在公共绿地覆盖不到位、绿地预留不足的老城区,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通过实施拆迁建绿,先后建设了南溪谭公园、老火车站公园等“口袋公园”,破解了城市化较早、公园预留不足的难题。”
城市中的边角地、闲置地被充分利用起来,摇身一变,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绿意与惬意。与此同时,城市道路两边的带状公园,宛如一条条绿色绸带,织就出可进入、可参与的街头绿地,不仅为城市绿化增添了层次丰富的色彩,更成为市民散步慢跑、休闲锻炼,或是围坐畅谈的惬意空间。
据日照市城市管理局园林服务科工作人员王志磊介绍,他们对宽度大于12米的绿化带、河岸绿带和路口节点等零星空间,实施了公园形态改造。重点梳理抽稀密厚绿化,丰富绿化层次,增设园路和游憩等服务设施,先后建成了北京路、沙墩河等11个带状公园。
近年来,日照市在全国率先探索“碳汇”模式治理城市裸露土地,通过“超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将市政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等有机固体废物,转化为富含养分的有机基质,铺撒在曾经的“城市疮疤”上,再播种花草,让裸土焕发新生。这几年,艳阳路碳汇花园、瑞海路碳汇花园、五莲路碳汇花园、迎宾路碳汇花园……一处处花海在城市角落次第绽放,四季轮替间总有不同浪漫景致。
市民于立云表示:“四季都有花,什么季节栽什么样的花,这小公园建的挺好,散个步,看看风景,对市民来说挺好的,每个公园都开放。”
从空中俯瞰,全长28公里的山东日照市阳光海岸绿道犹如一条丝带,串联起沿海岸线的景区景点、沿海民俗村,成为市民游客体育健身、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十四五”以来,日照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本底,全力打造有机完整、互联互通的城市绿道网络,构建起“环山、顺水、连景”的绿网体系。蜿蜒向前的绿道,一头连接城市,一头连接自然。在串联起市民游客“诗与远方”、扮靓城市生态颜值的同时,也拓展了居民亲近自然的空间,带动文旅、体育、民宿等产业发展。
日照市城市管理局园林服务科工作人员王志磊表示:“截至2024年底,绿道总里程突破500公里,城市绿道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8.2%。这意味着,日照的市民几乎在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轻松找到一条绿道,开启一段惬意的慢行之旅。”
如今,日照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已达 40.66%,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 94.61%。从街角的“口袋公园”到绵延的带状绿地,从焕新的碳汇花园到贯通的生态绿道,绿色已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
(鲁晓薇、贾中根、裴斐、丁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