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黄河遇见海 | 一棵古桑树展现百种“新模样”
中国网 2025-11-07 16:53:50

在山东省夏津县黄河故道,有一片占地6000余亩的古桑树群,含树龄逾百年的古树超2万棵,是全球现存树龄最高、规模最大的古桑群落,获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这片古桑群每年贡献了14000吨椹果,也为夏津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建立省级古桑林木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对“大白葚”“冰糖葚”“玫瑰香”等在内的15个主要果桑品种进行系统性保护。保存库汇集、引进、保护珍贵林木遗传资源,为科研育种、教学实践与生产示范提供支撑,促进区域林木种苗健康发展、加速果桑良种化进程。

良种辅以良法,为产业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每年五六月间,“桑椹生态采摘节”吸引八方来客。游客们穿行林中,亲手采摘饱满的桑椹,品尝以桑叶、桑椹为原料制作的全桑宴。

与此同时,夏津县建立起桑产业研究发展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围绕古桑树全身研制出了桑椹干、桑椹酒、桑叶茶等200多种产品,发展起100多家工厂和合作社,破解了葚果品类丰富但鲜果保鲜难、附加值低的发展难题。

以传峰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通过深加工,将桑葚鲜果、鲜叶转化为桑葚干、桑葚酒、桑叶面条等20余种产品,实现了初级农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的跃升。合作社改变传统直销方式,打通线上线下通道,产品销往上海、济南、聊城等城市。

被誉为“森林黄金”的桑黄产业也成为夏津县桑产业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桑黄作为珍贵药用真菌,近年来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夏津县把握市场机遇,建成桑黄种植基地及桑黄保育区,实现了国内最早人工驯化栽培桑黄。

2024年,桑黄产业发展被写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山东省委一号文件列为大力发展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为加快黄河故道地区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德百古桑产业研究院联合院士团队与高校力量,以桑黄地理标志产品为核心推进产业布局。种植方面,打造45亩桑黄种植培育基地,年种植桑黄达100万菌棒,实现年产桑黄子实体30吨;加工方面,先后开发出桑黄酒、桑黄饮等30余款产品,品牌价值达18.34亿元,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再到品牌的完整链条。

在夏津桑黄种植基地12000平方米的智能生长大棚内,科研人员可以通过云平台对空气温度、湿度、光照等各类传感器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以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为突破口,夏津积极研发古桑健康系列产品,打造中国最大的桑文化、生态桑产业基地,使桑产业成为夏津县支柱产业之一。

“作为国内最大的桑黄生态种植园,这里拥有国内领先的智慧物联网管理平台,通过手机就能实时监控每一株桑黄的生长环境。”科研人员介绍,基地实现了桑黄种植可视化管理以及全年不间断生产桑黄。

目前,夏津县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建设了20亩繁育圃,划分五大功能区,收集古桑种质30余份、优良品种20余份,打造集活体保存、科研、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未来,夏津县林业发展中心将聚焦古桑树保护与新品种选育,推动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让保护与发展同频共振。(陈鸣飞)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