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商脉焕新力——宁阳县磁窑镇以“小睫毛”解锁致富密码
中国网 2025-11-07 15:53:28

“这活儿轻省,不耽误接娃,月底还能准时拿工资。”刚送完孩子上学的王秋萍坐在工位上说道。清晨,在山东省宁阳县磁窑镇西太平村简单睫毛加工厂的车间里,已响起细密的“沙沙”声,工人们捏着纤细的睫毛丝,三两下就将十根睫毛对齐粘在卡纸上。这家2022年创办的小厂,如今已是周边宝妈的“增收宝地”。

车间里十几个工位坐着像王秋萍这样的“通勤妈妈”,另一半家住较远的“宝妈们”则把睫毛原料带回家,趁孩子午睡时加工:“以前串珠子一个月最多1500元,现在在家粘睫毛,手脚快时能拿2900元,周末还能陪娃逛集市。”

“咱靠质量说话,三年来经义乌、平度出口港发出去的睫毛,没收到过一次质量投诉,月销稳稳保持25万条。”负责人邵单单看着成品睫毛笑着说道。每批发往欧美、日本、韩国的睫毛,都要经过多道人工筛查,全力守住质量关口。

而在宁阳县第二十中学附近,美美睫毛厂更显年轻活力。2024年刚起步时,负责人张健只租了两间民房;如今车间里,已有十几名工人围着操作台赶订单。张健拿起一盒包装精美的睫毛介绍:“每盒20对,宝妈们每月能做2000盒,淡季也能拿1000多元,旺季能超2000元,不少附近的居民都来这儿干活。”如今,这里每月产出5-6万盒精品睫毛,不仅是备受市场青睐的美妆好物,更成为带动周边“宝妈们”就业增收的“富民法宝”。

小睫毛之所以能在磁窑扎根壮大,正是磁窑镇精准培育“小而美”的“微”经济富民项目的生动实践。

依托京沪、瓦日铁路交汇,京台高速、104国道等贯穿的交通优势,叠加现代物流配套,为这一富民产业打通运输脉络、降低成本;更通过打通车站北路“断头路”、翻修镇域道路、实施“两片一带”亮化工程等基建升级,既保障了民生出行与物流便利,更以优质营商环境为富民项目护航,让睫毛加工成为接地气、惠民生的富民载体,成为产城融合与民生改善双向赋能的重要支撑。

从大汶河畔千年商脉中孕育的商贸智慧,到新时代微经济浪潮下的创新活力,“中京古镇”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让“小而美”的“微”经济富民项目落地生根,并通过与“睫毛之都”平度牵手让产品销往海外。

磁窑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优化产业生态、完善服务体系,将睫毛加工等微小经济单元打造成精准富民的“金钥匙”,既构建起产供销一体的特色发展模式,更让古老土地上的小产业汇聚成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书写出共同富裕的鲜活篇章。(来源:宁阳县磁窑镇)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