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十四五’发展看聊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完成情况。会上,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光介绍了“十四五”以来全市商务发展规划取得的工作成效。
消费“压舱石”作用更加稳固,高质量消费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十四五”期间,聊城市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提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85.3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0.3%,年均增长达5.6%,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67.9亿元,同比增长7%。
政策效应持续发力。“十四五”以来,聊城市先后出台《关于印发聊城市促进家电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聊城市提振消费十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20余项促消费政策,全面挖潜商品消费、加速扩容服务消费、积极拓展新型消费,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打造了全省首个数字化以旧换新平台“惠循环”,经验做法入选“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截至目前,汽车报废更新、置换更新,家电、数码产品售新,家装厨卫及电动车焕新,合计拉动消费92亿元。全市共举办促消费活动560余场,2025年年底前,还将举办乐购“双十一”电商直播节等活动。
消费供给提档升级。改造提升中华水上古城、铁塔夜市、米市街、月季里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区,聊城市成功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万达广场获评商务部绿色商场,顺合铂顿酒店等9家餐饮企业被评为山东省绿色饭店。着力提升餐饮品牌影响力,沙镇呱嗒、临清什香面等7款美食入选“山东地标美食”。出台《聊城老字号示范创建及保护促进办法》,启动聊城“老字号”评选认定工作,培育正信味业等聊城“老字号”25家,东阿酒厂等山东省“老字号”14家,东阿阿胶等中华“老字号”3家。
消费场景多元拓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柳园路智慧商圈获批第二批省级智慧商圈试点,金鼎购物中心获评省级试点智慧商店。发挥首店经济创新驱动作用,引进趣味城堡、乐道等首店品牌22家,打造全市首店经济新高地。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持续丰富消费场景,临清东宛园、铁塔夜市、紫金城食尚天街获评市级夜间经济聚集区。
数字经济赋能发展。“十四五”以来,共培育莘县鲁强农村电商直播基地等9家省级电商直播基地、“许营好品”电商供应链基地等10家供应链基地,涌现出乖宝、东阿阿胶等规模电商企业,“麦富迪”“金号”等知名电商品牌,山东金号家纺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莘县、冠县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大力发展直播经济,聊城市农村电商产业园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县域直播电商中心典型案例,在全省首届“好品山东”电商直播大赛总决赛中,获产业、人才赛道冠军,聊城市成为全省唯一实现双冠突破的地市。
对外开放“格局”迈出坚实步伐,高水平经贸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十四五”期间,面对复杂国际形势,聊城市积极应对困难挑战,千方百计稳存量、促增量、提质效,力稳外资外贸基本盘。2024年,全市进出口总值达629.2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了55.6%,年均增速11.7%,聊城市先后12次入围“全国外贸百强城市”。2025年1-8月份,全市进出口总值达472.7亿元,增长35.6%;2021-2024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7.6亿美元,2025年1-8月,实际利用外资总量达1.99亿美元,增长25.6%,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35.6%。
对外贸易量稳质增。大力实施市场开拓计划,积极助力企业高效出海,持续扩大经贸合作范围。2024年,全市有实绩进出口企业达到1545家,较“十三五”末增长33%;聊城市与205个国家、地区建立起经贸合作关系,较“十三五”末增长11.4%,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容。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进出口219.4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46%;对RCEP成员国实现进出口202.1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84.8%。外贸结构不断优化,一般贸易占比提升至91.3%,民营企业成为外贸发展主力军,贡献了51.7%的出口额;机电产品出口突破百亿元,新能源客车、数控机床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4亿元。
外资渠道持续拓展。“十四五”期间,不断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外商投资环境持续改善。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外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等机制,提升外商投资登记便利化水平,加快希杰生物、中力汽车等制造业项目利用外资,落实存量企业利润再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等政策,提升企业投资信心,截至2025年9月,新设外资企业249家,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5.84亿美元,存量外资企业实现利润再投资3.64亿美元。
对外投资不断增长。“十四五”期间,聊城对外投资合作稳中有进,呈现出总量增长、结构优化、潜力提升的趋势。积极推动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在营境外投资企业47家,投资总额3.88亿美元,投资覆盖25个国别和地区,投资行业涉及汽车配件、化工、食品等多个产业链条。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企业19家,投资额2.7亿美元,境外工程企业实现营业额1549万美元。
园区平台“强引擎”动能更加强劲,高能级载体建设提升发展能级
“十四五”期间,聊城市坚持高位推动、上下联动,一体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聊城市结合各开发区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坚持“一区一策”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全市10家开发区以不到6%的总面积,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收入、70%以上的工业投资额、90%以上的外贸进出口额、100%的利用外资额,开发区经济建设主阵地作用日益凸显。已培育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绿色食品等百亿级以上产业集群9个,其中茌平经济开发区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阳谷经济开发区铜及铜精深加工集群为五百亿级产业集群。
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深入推进。阳谷、东阿经济开发区纳入山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与济南、青岛片区联动创新,东阿经济开发区食品药品联动创新检验检测平台服务产业新模式、阳谷经济开发区进口铜精矿“两段监管”检验模式改革被列入省级首批5个联动创新发展案例,同时被纳入山东省自由贸易试验区39项制度创新成果最佳实践案例。
开发区东西合作共建加力扩围。聊城市高唐经济开发区等5家开发区先后参与全省先进开发区开展合作共建,通过合作共建建立了招商联动机制,实现了产业对接、资源共享。茌平信发泓蒙项目、临清鲁西多式联运绿色智慧物流枢纽试点项目、高唐健康生物科技园项目、市经济开发区再生资源利用项目等合作共建项目成效明显。
(刘江、李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