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全国首批职业本科院校,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面对职业本科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学校党委创新构建“1357”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突出“一条主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校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民办学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坚持以党建促教育教学、以党建促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以党建促社会服务,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健全党组织参与监督和决策制度,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引导基层党组织围绕学校发展、贴近师生需求开展活动,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扎实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培养“脚踏实地、放眼世界”的高端技能人才,确保全校师生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涌现出共青团全国十九大代表、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李伟等一大批优秀学生。
二、发挥“三个作用”:发挥党委引领促进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校党委严格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制度和“第一议题”制度,邀请杜文龙、苏格等知名专家举办形势政策讲座,落实校领导讲思政课制度,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院”和思政“第一课”;加强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制定各类党建制度文件40余项;常态化开展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和“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制定实施“三级”联系制度。在学校获批的“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级教学名师”等主持人或骨干成员中,教师党员比例达100%;学校科级以上干部,党员比例达95%以上。近三年,涌现出9个市级及以上先进基层党组织,4个全国和全省样板支部、标杆院系,获批山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和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各1个。
三、抓住“五个关键”:抓队伍、抓阵地、抓机制、抓融合、抓品牌
配足配强党务工作队伍、思政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打通职称评审专门通道,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达100%。学校每年划拨100万元作为党建经费,建成了党史教育馆、红色书屋、党群活动中心、党建研究中心、党建新媒体中心等一批党建阵地;依托地方红色资源,建立日照抗日战争纪念馆等12处校外红色教育阵地。打造“两馆三团四中心”校内党建阵地。学校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加强党委班子建设,学校历任党委书记均由上级党委选派,党委书记进入董事会。健全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议事制度,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强化党委对学校重要决策实施的监督。开展“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打造了29个基层党建特色品牌。
四、实施“七大工程”:铸魂治校工程、强基创优工程、示范创建工程、办学提质工程、人才引育工程、红色传承工程、清风护航工程
学校党委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制定印发《中共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理论学习“五学联动”机制,扎实开展校级党建“双创”工作。开展人才引育工程,打造了占地360亩的“荷仙子”校外师德师风涵养基地,近三年,学校培养、引进博士研究生、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20余人,获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山东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8个、山东省教学团队4个、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2个、省级技能名师工作室6个。学校党委坚持把红色资源打造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营造了独特的红色文化氛围。学校党史教育馆接受校内外参观3万余人次,红色精神宣讲团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开展宣讲,受众8000余人次。学生“金号角”军乐团在山东省大学生校园艺术节器乐专项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国旗护卫队在山东省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强有力的党建工作体系引领学校事业同向发力,同频共振。近三年,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基地”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获评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获评“山东省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山东省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近三年,学校师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中共获奖1284项。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95%以上。学校抓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做法,被《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新华网、中国网等主流媒体报道70余次,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毕传刚、申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