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外科成功救治一名黑龙江患儿小瑶(化名)。小瑶出生后呼吸异常,喝奶常呛至脸发紫,4月龄在北京某三甲医院确诊罕见病“气管狭窄合并肺动脉吊带”。家长因孩子年幼暂选保守治疗,近日小瑶感染肺炎后症状加重,当地无策,家长驱车1700公里17小时至该院,医院紧急开通绿色通道,凌晨3点患儿入住监护室。
什么是肺动脉吊带、气管狭窄?
肺动脉吊带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指左肺动脉“走错了路”,异常起源于右肺动脉远端,成半环形向左绕气管后方走行于气管与食管之间,形成一个压迫气管支气管树的“吊带”,死死地“勒住”气管。合并气管“O”形环时,气道可能也会受累,即所谓的“环-吊带”,此时气管的膜性部分缺如,气管软骨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圈。
医生建议:同期矫正优于分期
对于同时合并气管狭窄和肺动脉吊带的患儿,应选择同期矫治还是先行肺动脉吊带矫治?因治疗理念不同或技术限制的医院多选择仅行肺动脉吊带矫治。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自2017年开展气管狭窄矫治手术(已完成300余例),接收外院仅行肺动脉吊带矫治后需二次手术的病例30余例。结合经验,若患儿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喉鸣、喘息等症状,建议同期矫治,避免二次开胸风险及创伤。
攻克重症感染,手术顺利进行
小瑶入院后病原体检查提示多重耐药感染,需先控制感染才能手术,术前予积极抗感染治疗。影像检查明确其肺动脉吊带及气管狭窄,结合反复呼吸道感染、喉鸣等症状,手术指征明确。感染控制后,为其实施气管成形+肺动脉吊带矫治术。患儿气管狭窄段长、隆突发育差,杨彦亮主任术中游离气管并精准吻合加宽气道,同时调整错位血管位置;呼吸介入科医生术中定位狭窄段协同保障,多科室协作确保手术顺利。
术后小瑶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一周后摘掉了呼吸机,现在终于可以像其他宝宝一样自由呼吸了!在此给宝爸宝妈们提个醒,如果宝宝平时呼吸时有“呼哧呼哧”声、容易呛奶、反复得肺炎等,一定要怀疑是否患有气管狭窄。
用专业和爱心守护自由呼吸的权利
该患儿是该院救治的首例来自黑龙江省的气管狭窄患儿,同时也是一个气管隆突发育严重不足的病例。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均非常理想,未辜负跨越1700公里的信任与托付。这场横跨半个中国的救治,不仅展现了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精湛的医疗技术,更见证了医患之间珍贵的信任关系。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凭借专业实力与人文关怀,为小瑶及众多“呼吸小战士”守护住了最珍贵的礼物——自由呼吸的权利。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外科于2017年在省内开展先天性气管狭窄的外科治疗,目前已手术治疗300余例,就诊患者来自北京、广东、新疆、福建、重庆、江苏等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外省患儿占2/3.无论手术数量还是手术治疗难度均得到全国同行的高度认可。同时在复杂、危重、低龄气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对于先心病、气管狭窄的宝宝,可以获得八千到四万元不等的公益基金救助。针对贫困家庭,同时还可以申请“仁爱千家爱”项目救助,最高可获得两万元爱心补助。针对不同的家庭或疾病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救助基金,真正做到了“少花钱、不花钱”,更好地为广大患儿保驾护航。(来源:新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