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儿童健康管理走出医院围墙: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破墙”之旅
中国网 2025-09-29 16:42:36

在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受益于一种全新的健康管理方式。保育员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救下异物卡喉的幼儿;12岁男孩通过减重行动半年体重下降10公斤,轻度脂肪肝消失;10岁女孩脊柱侧弯,经7个月干预实现12度逆转……这些不是偶然,而是医院推动“从治疗走向预防”健康变革的生动体现。

今年3月,该院健康管理中心正式成立。作为山东省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这家医院并没有止步于传统的诊疗服务,而是创新构建了“医疗-教育-家政-产业”四维协同机制,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山大儿医·健康‘童’行”品牌,让儿童健康管理从医院走向了校园、社区和家庭。

校园健康管家:从筛查到干预的全流程守护

济南市历城区的一所小学里,10岁的小林(化名)在脊柱侧弯筛查活动中,被发现躯干旋转角8°(≥5°为筛查阳性),存在脊柱侧弯风险。健康管理中心立即联动康复科,为其预约了脊柱侧弯专病门诊专家。经过7个月“脊柱侧弯特定性运动训练+柔性支具+中医推拿、拔罐”的中西医结合干预,小林的侧弯角度从15°降至3°。“以前觉得孩子姿势不好只是习惯问题,没想到通过筛查及时发现了疾病,治疗干预效果十分理想。”小林的家长感慨道。

针对让很多家长头疼的近视问题,医院还创新推出了“家-校-医三联单”模式。对签约单位儿童进行个性化评估,发放近视防控指导手册;指导学校落实“三个一”原则和每天至少2次眼保健操;指导家长执行“三个二十”用眼法则……医院则提供从配镜、药物治疗到视功能训练和中医治疗的全方位服务,真正实现了从预防到治疗的无缝衔接。

而这正是山大儿医创新“校园健康管家”模式的一个缩影。目前,该院在签约单位中通过公益健康查体、设立校园健康教育专栏、开展科学育儿专题讲座等形式建立健康教育基地,打造出了校园健康管理闭环体系。

打破边界:四维协同与科技赋能

山大儿医创新的“四维协同”机制打破了传统医疗的边界。

医教融合方面,医院开发了“成长护航”课程体系,打造签约单位信息化转诊平台,实现急症30分钟内响应;医育融合方面,聚焦生命早期1000天,与历下区卫健局携手打造“泉托康”品牌,通过开展五大服务,显著提升了婴幼儿照护质量;医产融合方面,则与家政服务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定期培训月嫂,惠及千万户婴幼儿家庭。科技创新也在为健康管理持续赋能。医院目前正在研发的全国首个儿童健康管理垂直领域AI大模型,将构建起“三甲医院-市区级医院-基层机构”三级联动机制,全面提升基层诊疗能力。

“守护孩子健康不是医院一家的事,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刘国华书记呼吁,“学校多开展健康教育,家长多关注孩子成长,企业多支持健康公益,这样才能真正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数字见证成效:数万儿童的健康守护

数字无声,却忠实地记录着“健康童行”的足迹。截至目前,医院已构建覆盖7个区县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累计培训教师、保育员1.2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开展各类活动超30场,覆盖儿童1.1万人次。一组组筛查数据同样令人深思: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率与脊柱侧弯率都均约为20%左右。面对这些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所有异常病例都被100%纳入了“山大儿医健康‘童’行”的分级干预体系。

“我们现在做的工作,就像是在播种健康的种子。”刘国华书记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今天在健康教育上投入,看起来见效慢,但十年二十年后,当这些孩子健康成长起来,将会为社会减少巨大的医疗负担。这是一种长远投资。”

从医院的病房到学校的课堂,从托育机构到千家万户,“山大儿医健康‘童’行”的脚步从未停歇。在这里,儿童健康管理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场正在发生的创新实践,一场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的“破墙”之旅。(冯是越)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