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宁市微山县驩城镇房庄村,有这样一位怀揣着乡情与梦想的返乡创业者—於文田,他用一张小小的渔网,为乡村振兴编织出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
於文田本是房庄村的普通村民,凭借着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在滕州市开办了一家颇具规模的渔网厂。然而,家乡的土地始终牵动着他的心,让他时时渴望回去干点实事。围绕返乡人才创业的扶持政策相继出台,更为他注入了回到家乡、施展抱负的坚定信心。
彼时的房庄村,作为压煤搬迁村,在2022年集中上房后,大量妇女和老年人赋闲在家,村民家门口就业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村“两委”积极行动,开展“敲门问需”行动,30天走访540余户,建立了“闲置劳动力三色台账”,详细掌握村民的劳动能力、技能水平和就业意愿。同时,摸排梳理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台账,於文田就这样进入了村“两委”的视野。当村支部书记王吉光找到他,希望他能回村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时,於文田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定踏上返乡创业之路。
在於文田返乡创业的过程中,镇村两级给予了他全方位的支持。乘着“党建引领抓运营村村都有好项目”的东风,村党支部牵头,填埋平整安置房东侧的闲置坑塘,配合办理了一系列规划审批手续,同时,积极整合“第一书记”资源力量,倾全村之力投资42万元;於文田的企业投入130万元,共同推动一座面积达3168㎡的标准化渔网加工厂拔地而起。
今年年初,苹果王渔网厂正式投入运营。於文田凭借着在滕州积累的丰富经验,迅速让工厂步入正轨。目前,公司年产渔网1600万个,销售额达1800万左右,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6万元。工厂按件计酬,熟练工日均收入80-150元。
为了让村民更好地兼顾家庭,渔网厂弹性设置了“妈妈岗”“爷爷岗”,保障村民“接送孩子、照顾老人、上班挣钱”三不误。近100名“妈妈工”“爷爷匠”告别了“候鸟打工人”的生活,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曾经赋闲在家的村民们,如今在渔网厂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一张小小的渔网,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更让房庄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於文田的返乡创业实践,成为了乡村振兴的生动范例。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返乡创业者的责任与担当,也为更多人树立了榜样。相信在像於文田这样的返乡创业者的带动下,乡村振兴的道路将会越走越宽广,真正实现“家家有活干,户户能增收”,绘就起一幅幅安居乐业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