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 新国潮 | 济南益康食品以“软月”破圈,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中国网 2025-09-17 16:45:34

在济南槐荫区美里湖街道,一家走过四十余年的老字号食品厂,正悄然上演一场“逆生长”。

葡萄软月、九子荷香粽、透明工厂、非遗研学馆……济南市益康食品厂有限公司(下称“益康食品”)并没有躺在“山东老字号”的牌匾上停滞不前,而是以主动求新、持续进化的姿态,走出了一条传统食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

从“老手艺”到“新智造”,一块月饼里的升级之路

“葡萄软月”,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自带故事感。它源自清代同治年间,历经五代传承,在2023年正式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益康食品并没有止步于“讲故事”。

在新落成的西厂区,济南益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传统与现代完成了一场默契“握手”。4万平方米的园区内,国际先进的智能烘焙系统有序运转,从投料、配比到烘烤、包装,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控制。

不过,“别人家月饼用机器压模,我们家‘葡萄软月’至今坚持全手工包制”,济南益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厂长韦玉君笑着说,“不是因为守旧,是因为它馅料太软,机器一压就露馅!”正是这份“柔软的坚持”,让这款产品在工业化时代依然保留了独具辨识度的口感与温度。

当然,手工不代表低效。新厂区通过智能化能耗管理、自动化物流调度,实现了产能提升40%、能耗降低25%。老手艺没有丢,新效率也跟上了。

透明工厂+非遗研学,“好吃”之外更要“好玩”

如果你认为食品厂还是那个“闲人免进”的神秘地方,益康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

在新厂区,一条贯穿核心车间的透明参观长廊格外引人注目。透过玻璃,游客可以清楚看到每一颗“葡萄软月”的诞生过程。“原来它真是手工包出来的”“葡萄干这么大颗!”……惊叹声中,信任也随之建立。

而这只是益康“体验矩阵”的一部分。企业正携手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打造一个3300平方米的“非遗研学馆+糕饼文化体验馆”。未来,游客可以在这里亲手制作月饼、聆听唐代贡粽的历史、体验鲁式糕饼文化,甚至为企业研发新品贡献创意。

“我们从‘卖产品’转向‘卖体验’,让消费者不仅是吃月饼,更是‘走进月饼’。”韦玉君表示。

布局全国、链接国际,老字号发出新声音

凭借过硬品质与文化内涵,“葡萄软月”成功入选“好品山东”,并远销至海外市场,成为不少华侨中秋餐桌上的“乡愁味道”。

“我们并没刻意做国际化,只是坚持把产品做好,故事讲真”,韦玉君这样总结。电商平台、社交传播、跨境物流……这些现代商业基础设施,成为了老字号“悄无声息”走出去的关键支撑。

目前,益康食品产品已覆盖全国市场,其中山东省外销售占比约20%。未来企业仍将聚焦核心产品,持续拓展线上增量、打造地域名片,力争实现从“济南老字号”到“全国名特产”的身份跃升。

扎根槐荫、携手城市,做“有温度”的增长

益康食品的成长,离不开槐荫区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从“槐小花”一站式服务到精准的惠企政策,政府主动上门、响应需求,为企业冲刺新厂区建设、申报非遗项目、推动文旅融合提供了实打实的支持。

企业也积极反馈城市发展。其“工业+文旅”模式高度契合槐荫区“433”现代产业体系中关于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有望成为区域文化新地标;与周边奥特莱斯、方特东方神画等商圈及景区的联动计划,也正在稳步推进中。

益康食品的发展路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甜味样本”。不以牺牲传统为代价换效率,不以放弃文化为代价换规模,而是用智能制造提升老手艺,用开放体验链接新人群,用在地融合反哺城市发展。

“老字号不代表守旧,而是代表可信赖、可传承、可创新。”这正是益康食品为我们带来的启示。高质量发展,或许就如一颗“葡萄软月”,外在松软顺应时代,内里坚守初心不改。甜在其中,更有回味。(冯是越)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