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中恒,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在济南,这句话早已成为市民的共识。
从孩童的玩具到专业的体育健身用品,从居家生活的锅碗瓢盆,到打印纸、文件柜等办公用品,从玉器奇石、美术字画等工艺礼品到专业酒店用品,从电子通讯到咖啡西点,中恒商城,这个众所周知的“小商品”市场,真可谓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31年,中恒何以从一个破产的纺织企业,成长为名扬大江南北的知名综合类批发市场呢?这大概得益于企业应时而生、顺势而为的生存智慧。
起步:应时而生,在改革浪潮中找准定位
上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经济大潮风起云涌,浙江义务小商品市场快速繁荣、声名日隆,辐射全国。
同一时期,国企改革步入深水区,大量企业面临生存考验。中恒商城的前身——济南染织厂,也站上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不转型,便等死。转型,从工业跨向服务业,从二产转为三产,没听过更没干过,等于“摸着石头过河”。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中恒果断迈出了第一步:拆改沿街厂房,重心规划商业用途,进军小商品市场。
“做小商品,我们是有一定优势的。”副总经理董良介绍,当时,天桥区作为济南商贸门口,区位优势明显。而中恒,恰处“天桥南大门”,毗邻火车站、汽车站,车来人往,商贸氛围浓厚。
3000多平方米的商场规划好了,招商成为头等难题。如何推广?去哪儿招商?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没有经验、没有资源,中恒人决心用“诚”“开路”。
“十几支招商队伍撒出去,坐着拖拉机、搭着顺风车,南到广东汕头,西到甘肃兰州,北到天津,云南、四川也都去过;天南海北的闯。”董良介绍,招商队伍几乎跑遍了各个省市的商品生产基地。
招商队伍走出去,优质业户引进来。很快,中恒迎来了第一批业户。“几十位业户,很多是坐车绿皮火车、背着蛇皮袋子来的。”董良介绍,业户把当地的“特产”带到济南,在中恒租了摊位,身上的钱甚至不够吃一碗面。
为此,中恒特意腾出一部分职工宿舍,原先厂里的食堂、澡堂也都向业户开放,全力解决商户的后顾之忧。“既然奔着咱来了,咱就得想办法把人留下。”董良说,这时至今日,商城依然秉持着“中恒靠商户发展、商户靠中恒致富”的经营理念,把业户当成“一家人”。无论是办理相关手续、宣传推广、仓储还是设计业户生活的住房、红白喜事、子女入学等等,中恒始终与业户并肩前行。
十八九岁来到中恒,跟着哥哥卖箱包;20岁前后,自立门户,租下摊位经营儿童玩具;几年后又创立公司,如今,公司越做越大,成了不少上市公司的山东总代理。这是超神童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长慧的成长经历。殊不知,这成长史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2014年,我的公司进入转型期,由于盲目扩张,资金链断裂,导致我一度面临破产困境。”胡长慧介绍,“最难的时候,是中恒拉了我一把”。当时,中恒商城帮忙解决了仓储、门店、人员等一系列问题。在中恒的鼎力支持下,胡长慧稳住了阵脚,公司也逐渐重回正轨,实现了新一轮成长。
这样的案例,在中恒并非个例。光着脚来中恒的哥俩儿,早已成为得力文具的山东省总经销;曾经靠一个摊位起家的业户,早已成立集团,成为酒店用品行业的“大拿”……这背后,都离不开中恒的用心托举。
正是凭借这份诚意,中恒的名声越来越大、规模也越来越大。截至目前,这个“小市场”已经发展成为经营面积达12万平方米、拥有业户2000余户、带动就业1万多名的大型现代化商贸中心。
革新:向“专”求“精”,在发展中不断转型
近年来,推动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成为“热词”。事实上,从最初的“二产”转“三产”、国有到民营,再从小商品市场逐步细分出酒店用品、办公文具、体育器材、咖啡饮品等多个专业化区域,中恒的转型升级贯穿于发展的每一步。
自成立以来,中恒商城就将“规模化发展、规范化运作、专业化定位、品牌化经营、差别化竞争”作为“战略方针”,带领业户做大做强。
正是基于这一发展方针,成立不久,中恒就意识到:单纯地将商城定位为小商品市场过于单一,且产品分类模糊,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要抛弃过去大杂烩似的产业布局,建立定位清晰的专业化市场格局。”董良介绍,很快,中恒就迈出了“转型”的第一步。
1998年9月18日,随着商城东区原企业生产车间全部调整为不锈钢厨具、酒店用品市场,酒店用品批发市场开始试营业。
这次专业化转型,很快就让中恒尝到了“甜头”:酒店用品批发市场迅速发展成为山东省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不锈钢厨具、酒店用品专业批发市场,并且荣获“2014年度中国酒店用品行业领军市场”。
当然,转型还在继续。
1999年,灯具批发市场正式成立。彩灯、串灯、吸顶灯等,应有尽有。
2001年,中恒商城内最“净尖”的专业市场——电子、通讯、安防器材市场成立。
2002年9月18日,工艺礼品市场“闪亮登场”……
“每个市场都以原有的业户为班底,同时加大招商,而且从开始招商,就明确定位,分区域经营。”董良介绍,按照专业化思路,商城逐渐又搭建起了文具文化用品市场、体育健身用品市场、儿童玩具用品市场、咖啡饮品西点交易中心、预制菜商贸展示中心等十大专业市场。
其中,山东国际咖啡饮品西点交易中心已然发展成为山东唯一、江北最大的咖啡物料设备一站式购物中心。
跨越:服务赋能“小市场”终成“大平台”
步入厨玛特商用厨房山东旗舰店,面馆、包子店、烧烤店、学生食堂等“店铺”的“样板间”让人眼前一亮。“想开店,我们可以提供从方案设计到设备提供到制度上墙等‘一站式’服务。”店铺负责人说道。
在威士特咖啡店内,从咖啡豆到咖啡成品到咖啡机,同样实现了“一站式”配齐。相邻的咖斯特·咖啡教室则开起了咖啡培训班,自2014年以来,每年有四五百学员从这里“毕业”,“我们的学员,已经将咖啡店开到了全国各地”,负责人张德立笑道。
业户的经营业态不断丰富、服务不断升级,离不开商城的大力支持。市场布局日趋专业化的同时,中恒十分注重推动业态升级,在天桥区商务局的指导下,引导商户从传统批发向“批发+零售+体验”转型,打造主题街区、引入设计服务、强化品牌概念,不再是单纯的“卖货场”,而成为服务赋能平台。
一方面,对应各专业市场的发展,中恒商城牵头成立济南市不锈钢房用品协会、济南市小商品协会等7个市级协会、1个省级协会。“通过协会制定行业规则,进一步规范市场;同时,也依托协会的力量,为业户对接资源”,董良说道。
另一方面,依托市场办展会。“2011年起,商城每年秋天都会联合中国贸促会济南分会等单位举办不锈钢厨具酒店用品大型展销活动”,董良介绍,通过展销活动,既给业户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又给消费者提供了购物、参观双重体验,同时也扩大了市场的影响力。“9月底,我们将再次举办展销会。届时,咖啡师大赛、调酒大师赛也会如期上演,为经销商和消费者带来别样体验。”
近年来,电商冲击日益明显。在天桥区商务局的支持下,中恒商城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在定期策划“主题活动节”“限时特惠”等线下活动之余,积极搭建线上交易平台,助力业户“触电”转型,实现“线下展示+线上交易”双轮驱动。
如今,走进中恒商城,百业俱兴。山东商业十佳商业品牌、山东百姓口碑最佳商业企业、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系统先进单位、中国商品市场百强、全国商贸流通服务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纷至沓来。但“变”依然是这里的关键词。“现在,我们正在筹划成立康养、美妆等专业市场,吸引更多商户入驻,也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打卡。”董良说道。(马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