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实习生跳出“书本课堂”、走进“基层课堂”,深化对国情社情的认知,筑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8月,建行滨州分行组织实习生赴滨州沾化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从触摸历史脉络到汲取英模力量,从对话本土企业到洞察产业发展,一场兼具文化厚度、精神温度与实践深度的基层之旅就此展开。
01
寻迹博物馆:触摸沾化历史
走进沾化博物馆,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岁月深处的大门。建习生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沿着“史前文明—古代发展—近代变迁—现代成就”的脉络缓缓前行:从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石器、商周时期青铜器,感受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从明清时期的盐业生产工具、民俗器物,触摸沾化“因盐立县、因海而兴”的地域特色;再到现代展区呈现的生态治理、产业转型成果,直观见证沾化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
【建习生说】
“原来沾化不仅有闻名全国的冬枣,还有这么深厚的历史积淀!”一位建习生在参观后感慨。此次博物馆之行,不仅让建习生们系统了解了沾化的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质,更在潜移默化中厚植了“尊重地方、服务地方”的意识,为后续理解基层金融需求打下了文化基础。
02
致敬张富清:感悟英模初心
“我这一生,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党的培养,不能辜负党的信任。”当张富清老人的声音在沾化支行会议室内响起,原本热闹的现场瞬间安静下来。活动中,建习生们集体观看了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主题宣传片,跟随镜头回顾他“战功赫赫却深藏功名,扎根基层仍无私奉献”的一生——从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勇冲锋,到转业后主动赴偏远山区投身建设,再到退休后依然坚守党员本色、热心公益,老人用一辈子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四个字的重量。
【建习生说】
“以前总在课本里看到‘奉献’,今天才真正明白,奉献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坚守。”一位建习生在分享时说。
通过学习英模精神,建习生们进一步明确了“金融工作为谁服务、靠什么立足”的答案,纷纷表示将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融入未来的金融工作中,用专业服务践行责任担当。
03
探寻企业:解锁产业实践
“一头连着农户的‘菜篮子’,一头连着市场的‘需求端’,咱们企业是怎么保障产业链稳定的?”在雅士享企业的生产车间,建习生们围着工作人员积极提问。作为沾化食品加工领域的骨干企业,雅士享的现代化屠宰加工流水线、冷链物流体系、质量追溯系统,让建习生们直观看到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保障模式。
随后,大家又走进健源企业,在展厅内详细了解企业从传统农业向“生态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运营”转型的历程——从培育优质金丝小枣品种,到开发枣干、果脯等深加工产品,再到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健源的发展路径让建习生们深刻认识到“科技赋能农业、品牌提升价值”的重要性。
【建习生说】
“以前在学校学‘供应链金融’总觉得抽象,今天在企业里一看,才知道金融如何帮企业解决资金周转、扩大生产的难题。”一位金融专业的建习生说。此次企业探访,不仅让建习生们了解了沾化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更帮助他们打通了“理论知识”与“实际需求”的壁垒,为未来设计贴合基层的金融产品积累了实践经验。
以实践为笔,书写青春答卷
暑期下乡虽已落幕,但对身为大学生的建行实习生而言,这是一堂珍贵的“校外课”。博物馆品历史、学富清明方向、探企业践真知,每段经历都为他们打通了书本与现实的壁垒。
未来回归校园、步入职场,这段基层所得将成为成长养分。愿他们带着实践积累的认知与力量,无论是深耕学业,还是未来投身各行各业,都能以务实脚步走好青春路,让理想在扎根现实中绽放光彩。(郭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