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青春启航。9月7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迎来全国各地的2025级新生。校园内人潮涌动、条幅高悬,从AI刷脸签到、班级树认领,到非遗文化体验、集体生日会,各学部(院)用创意与温度共同描绘出一幅热烈而温馨的迎新画卷,也让这座学术殿堂的第一课变得生动而难忘。
“同学你好!愿你的代码无Bug,人生更精彩!”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报到点,AI人脸识别系统在秒级内完成身份核验,并送上一句量身定制的趣味祝福,引得新同学们会心一笑。
电子电气与控制学部则通过嵌入式签到系统实时显示“第x个控制‘新’上人已就位”,LED屏幕滚动播放温馨问候,智能车、机器人等科创作品现场演示,瞬间拉满专业科技感。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新生张同学来自河北,他兴奋地说:“没想到报到这么‘洋气’,充满科技与创新氛围,希望在这里学到真技术!”
不止于科技,更多学院选择用“仪式感”叩响新生心门。
轻工学部推出“根·干·枝·果”班级树活动,引导学生在树上贴下自我定位的关键词,象征班级共生共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发放定制陶瓷杯垫,结合专业特色传递温暖;生物工程学部则为每人准备了一份“黄精酒”伴手礼,既启蒙专业认知,也鼓励学生作为“献给父母的礼物”,融感恩教育于迎新之中。
家长王先生从河南赶来送孩子入学,看到孩子进入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学习,他欣慰地说:“感觉学校很有活力,有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孩子在这里,我们放心。”
在来往的人群中,一位46岁的新生格外引人注目。他叫田玉良,是今年被金融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从中专学历到自主创业,再到三战考研成功,他用三年时间实现了梦想。“我就是想证明,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坚持,就有希望。”
他分享说,自己每天清晨5点多起床学习,英语从零起步,数学靠大量刷题摸索,最终在今年以超国家线20分的成绩被录取。“家庭的支持太重要了,没有他们我不可能走到这里。”他表示,未来要女儿成长做好表率。
据招生大数据显示,今年学校共迎来8260名新生,男生占比57%,女生43%。他们来自全国多个民族,包括回族、满族、土家族等25个少数民族。年龄上以2007年出生为主,最小的仅15岁。
很多学院也结合数据打造互动话题。比如“同天生日召集”,38名新生共同庆祝8月8日生日;外院推出“多语种家乡短视频”活动,鼓励学生用专业语言介绍家乡文化;政法学院则推出剪纸、书法非遗体验,传递“廉韵”“法魂”文化内涵。
“我们希望传递的不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种价值观:所有部门都围绕学生开展工作,管理即服务。”招生办公室负责人王世杰表示。从教务处推出“新生全家福免费拍”服务,到经济管理学部联合公益组织准备爱心礼品,再到各学院辅导员、学生志愿者全程引导,学校努力在每一个细节中让新生感受到归属与尊重。
随着最后一位新生完成报到,2025级学子的大学生活正式拉开序幕。这些迎新活动中蕴含的温暖与创意,不仅是学校送给新生的见面礼,更是齐鲁工业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三全育人”理念的生动缩影。正如一位新生在心愿墙上所写:“愿我们在这里,既能脚踏实地,也能追光而行。”(冯是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