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东小城如何“吃”出239亿大产业
中国网 2025-09-02 14:35:31

一根火腿肠能带火一座城,一块沙琪玛也能撬动一个产业。

在零食选择极其丰富的今天,全国市场每10块沙琪玛中,就有7块来自山东临沂的沂水县。这座看似低调的小城,却手握全国豆奶粉产能的半壁江山与三分之一的淀粉糖产量,年产值高达239亿元。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其身后的强大后盾——“中国食品之都”临沂所构建的完整产业生态。

从“小作坊”到“大集群”,四十年造就食品产业巨人

沂水的食品产业历经四十载发展,成功实现了从分散、粗放的家庭“小作坊”到集约化、现代化“大集群”的跨越发展。如今,全县已拥有670多家食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形成了辐射广泛的产业生态圈。

正在分拣面包的工人们

2024年,沂水食品产业产值达到239亿元。产品涵盖33个大类、1000多个品种,年加工食品能力超过600万吨。这里不仅是全国最大的沙琪玛和紫皮糖生产基地,酶制剂产品更是居国内民族酶工业首位。

而沂水仅是临沂市食品产业宏图的一个缩影。

2025年1至7月,临沂市规模以上精品粮油及深加工企业达177家,实现产值196.9亿元,同比增长25.2%。全国每生产6桶精制花生油,就有1桶产自临沂,“粮油重镇”地位日益凸显。

沂水食品产业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上世纪80年代,沂水主要以小型粮油加工厂和家庭作坊为主,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

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沂水食品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逐步扩大生产规模。青援食品、大地玉米等一批龙头企业开始崭露头角。

进入21世纪,沂水食品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特别是近年来,沂水聚焦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升级核心动力

沂水食品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力驱动。

当地企业不断以技术突破驱动产品迭代。例如亿佰利食品有限公司在行业内首创轻量化产品“轻奇玛”,比同类产品糖和油脂含量减少30%,重量减轻三分之二,掀起健康零食新风尚。

2023年10月,其推出的生椰拿铁沙琪玛更在深圳秋糖会引发关注。

与此同时,沂水大地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将玉米“吃干榨尽”,从一粒玉米深加工成食用玉米淀粉、麦芽糖浆、食用葡萄糖、麦芽糊精、药用淀粉、饲料蛋白等十几种产品,极大提升附加值与产业韧性。

不止于此,沂水县积极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依托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化与江南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院校合作,共建沂水实验室,推动科创成果迅速转化落地,为产业注入持续动能。

七星柠檬智能制造车间

食博会搭台,助推产业走向全国

8月15日,第三届山东(沂水)食品博览会热闹开幕。这一次,沂水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彻底变成了“美食与产业的会客厅”。35000平方米的展区、六大特色板块,几乎囊括了食品行业的全貌,近400家来自全国的企业带来了他们的“看家好货”。

走近展馆,空气里都飘着食材的香气和商业的热情。从休闲零食、酒水饮料,到精致礼盒、地标农产品,就连食品包装机械、直播电商和非遗文创,真正实现“一展汇天下”。

展会现场

但这次食博会远不止于“展示”。

它整合了“展、节、会、游”的多元场景:“沂食好品供采对接会”直接对话源头厂商;“新品首发大会”发布引领行业下一波潮流;开放工厂参观使客商亲眼“沂水制造”的实力。

而上线的“沂食云展”小程序则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没法亲临现场的人也能“云逛展”、线上对接商机。线上线下双向联动,让食博会“永不落幕”。

瞄准新赛道,打造“大食品”产业集群

着眼当下和未来,临沂正在积极“叠buff”,宠物食品、休闲食品、预制菜新赛道持续拓展。同时,发力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健康粮油、畜禽加工、果蔬罐头等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聚区。

2025年,沂水县更是以玉米淀粉精深加工、功能性(健康)食品、规模化屠宰加工和预制菜产业为重点,积极打造“大食品”产业集群,力争玉米淀粉深加工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豆奶粉综合产能全国占比超过40%,建成优质食品添加剂生产基地,壮大功能休闲保健食品产业链。

为支撑这一目标,沂水县高标准投资20.5亿元启动建设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不同于普通园区,它聚合了生产研发、检验检测、电子商务、旅游展销等多元功能,真正实现“一站式”产业赋能。据悉,目前园区入驻条件基本完善,首批企业即将投入生产运营。

青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沂水的蜕变,是一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再跃升为品牌优势的典型路径。这片厚植农业底蕴的土地,正以制造“美食”为己任,致力于锻造一个更强韧、更创新、更可持续的食品产业生态共同体。(冯是越)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