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医 | 叶蕊:她是患者信赖的“医生朋友”
中国网 2025-08-27 15:37:27

22年前,她怀揣医学梦想,从家乡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出发,乘坐十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来到了泉城济南。

22年间,她用“热心、耐心、诚心、责任心”的服务和持续精进的医术,赢得了患者的一致认可,成为患者眼里最值得信赖的“医生闺女”“医生朋友”。

她是济南市机关医院军休门诊主任、副主任医师叶蕊。多年来,她聚焦老年病的筛查与管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她以军休门诊的建立为契机,开展“荣军敬老家庭医生”等志愿服务、开设中医药特色康养融合健康服务、推广中医药特色疗法和中医生活化、创新医体融合促进健康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品质和温度,为健康泉城贡献一份力量。

“四心”守护,“老年人更需要被看见、被关注”

古稀之年的王明(化名)每天都会下楼遛弯,平日里,他能一口气爬三四楼。“一天,王大爷给我打电话说他当天爬了两层楼就浑身乏力,回家休息后依然不能缓解。”接到电话,叶蕊详细询问了老人当天的运动与饮食情况,考虑到老人有高血压史,她特意嘱咐老人“到医院来”。

“心电图结果显示,老人是典型的前壁心肌梗死。”随后,叶蕊立即帮忙联系上级医院进行转诊,及时做了支架介入手术。

心肌梗死是急危重症的一种,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救治,会危及生命。从医多年,类似王明这样的病例,叶蕊遇到过许多例。每一次,她都及时做出准确判断,将患者从死亡线的边缘“拉”回来。

“从事老年病的诊疗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叶蕊说,这份责任心,既是对患者的关心、耐心,也是快速发现病情特征及其变化的专心、细心,“这是我刚到济南时,从老一辈医学专家身上学来的”。

在济南医院内科工作时,叶蕊曾亲眼目睹了张静秋主任给患者查体的情况。“望、触、叩、听,从头到脚,事无巨细。”叶蕊回忆,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有精神病史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

患者男性,60多岁,个人卫生情况不好,也无亲属照料。“当时,患者所在的病房味道很大,像我们这些年轻的医生,都不愿意进去。但是张静秋主任却丝毫没有显露出嫌弃的神色,反而每一次都很认真地为患者查体,还帮他整理病床上的物品。”叶蕊介绍,因为患者饮食上需要严格控水、控盐,张静秋主任还常常在家里做好饭给他送过去。

“也许是感受到了自己被关心、被关注,每次张主任查体时,患者都出奇地配合。”叶蕊说,而这一幕幕的温情,也让她暗暗提醒自己:做好为老服务,要热心、耐心、诚心、责任心。

后来,她又把这“四心”带到了济南市机关医院:每次有老年患者来看病,她都会细致地询问情况,从老人吃的什么饭、家里有什么人,到外出办的什么事无一遗漏,“老人有时候不能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症状和部位,所以要通过侧面的一些人事物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判断”;每次给老人开了药,叶蕊都会专门拿一张纸或者在药盒上标明每一种药的服用时间、数量、次数,反复叮嘱直到老人听清楚、记明白。

“足浴包用多少度的水泡呀?”“我这个药应该几点吃?”“我明天有事,晚点儿过去输液能行吗?”在叶蕊为老年患者搭建的5个微信服务群里,老人们发来一个又一个疑问,而每一个问题下面,都会有相应的科室工作人员给出及时、清晰的答复。

“很多时候,除了治病,老人更需要被看见、被关注。”叶蕊说道。

医康养融合,全方位满足退役军人健康需求

一天清晨,叶蕊还没到门诊,就接到了一位患者家属的电话。原来,家住军休六所的离休老干部王老突发眩晕,考虑到老人有高血压、慢性心衰等疾病,且常年卧床,叶蕊迅速赶到老人家中进行检查和处置。

处置过程中,叶蕊得知老人反复发作尿路感染,考虑到老人年纪大、行动不便,叶蕊主动提出定期上门为老人复诊。此后,她安排营养医师上门帮老人制定营养食谱、护理人员使用中药塌渍为老人治疗尿路感染。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人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多亏了军休门诊!”每次上门,王老都会对叶蕊伸出大拇指。

但叶蕊并不满足于此。

2021年,为了提供更优质的为老医疗服务,济南机关医院创建军休门诊。济南市有5000余名军休干部,退役军人更是高达数万名,如何满足如此大体量的人群的健康需求呢?

叶蕊在前期大量走访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济南市退役军人服务清单以及军休干部、退役军人的实际健康需求,确定了门诊的服务内容,涵盖基本医疗、护理、中医、康复、保健等5大类30余项。开设了内科、外科、妇科、中医科、口腔科、检验科等10个科室,全方位满足退役军人的健康需求。

与此同时,“医疗服务不能落下一位老人”,秉持着这样的想法,针对王老这样的高龄、失能及半失能的军休干部,叶蕊带头创建了“情暖军休”志愿服务队开展“荣军敬老家庭医生”服务,每月一次上门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诊疗服务。“团队共有6人,分3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位医生、一位护士”,叶蕊介绍,截至目前,“荣军敬老家庭医生”已经开展了120余次健康入户服务。

近年来,伴随着中医药独特的医疗价值与健康管理理念的日益凸显,叶蕊也逐渐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贯穿到日常的医疗服务中。“强军先强将”,叶蕊放弃周末和平时休息时间,上网课、参加培训班等,先后获取了全科医师、西学中医师、康复医师等资格证书。与此同时,她积极带队伍、培养人才,通过“请专家来讲课”“走出去进修”等方式,培养出了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中医师团队。

队伍建起来了,叶蕊开始全面推行“中医经典、治未病、外治、护理、康复”五个全科化服务,以及针灸、推拿、拔罐等20余种中医特色外治项目,冲击波等10余种先进理疗项目,并设立“金匮要略”名医工作室、中医护理外治门诊、中医康复病房,年饮片处方量超过5000张,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11项,物理治疗项目10项,年治疗人次达到3000余人次。

就这样,叶蕊主持开展的中医药特色康养融合健康服务渐成体系。这些成果被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网站和《中国退役军人》杂志刊载、推广。2023年,叶蕊牵头所作的《党建引领下医康养融合健康服务新模式》报告,入选山东省基层卫生协会十大创新案例;同年,叶蕊以《康养医疗情暖军休》为题讲述的党课,荣获济南市卫健委“庆七一我来讲党课”优秀奖。

特色诊疗,让中医药走进千家万户

67岁的张大爷家住济南机关医院军休门诊隔壁,直线距离不到100米。这天,张大爷因为腰、腿疼痛不能走路,被儿子开车送到了军休门诊。经过叶蕊详细的问诊和查体,老人确诊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

随后,叶蕊组织多学科为张大爷定制了治疗方案:采用传统芒针针刺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的按摩、拉伸、理疗等手段,并辅以中药内服调理。一个疗程后,张大爷的坐骨神经痛症状明显减轻。“以前被疼痛折磨得夜不能寐,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解决了大麻烦!现在不仅能睡个好觉,还能爬山逛景。叶医生的治疗办法真是多!”张大爷笑道。

当然,叶蕊的“办法”不止一个。

军休门诊周边辐射世纪佳园、阳光一百等多个居民小区,且老年人居多。在与老年患者接触过程中,叶蕊特别关注老人的“老毛病”“小毛病”,并结合老人需求,以中医药特色疗法为切入点开设了多个专病门诊。

比如,“尿频门诊”的中药封包外敷治疗、“睡眠门诊”的经颅磁联合头面部点穴治疗、“脚病门诊”的手法修复联合药液溻渍、“干眼门诊”的药物熏蒸联合睑板腺按摩、贴敷疗法以及“疼痛门诊”的冲击波联合麝香棒穴位拍打等特色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赢得了老年人的广泛赞誉。

关注到更广泛人群的健康状况,叶蕊积极探索并创新健康服务模式。2023年,开设医学营养门诊,提供营养筛查评估、医学营养处方、药膳指导等服务;2024年,与济南市群众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携手共创济南市中医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开设“减重门诊”“运动损伤门诊”,以“中医-运动-营养-康复-健康教育”五位一体服务矩阵,通过“评估-处方-执行-随访-教育”服务路径,为慢病患者、肥胖超重、运动损伤人群提供整合型医疗健康服务。其间,叶蕊还创建了远程医疗工作室,连接国内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优化康养服务体系。

结合临床需求,叶蕊积极带领团队开展科研,围绕中医经方和传统疗法在治疗脾胃病、咳喘病等多系统疾病领域的创新实践,制定20余种组方药粉丰富中药外治技术;推广挑络埋线、全息头疗耳疗、平衡养生罐、麝香药棒槌等特色疗法。截至目前,叶蕊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5项,主编医学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学术征文9篇。在2024年7月的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医防融合创新与实践大会上,凭借报告《传承创新中医药医防融合促健康》荣获“医防融合实践者”称号;主持的课题《黄元御“土枢四象,一气周流”思想在中医药医康养中的应用研究》获得山东省2024年扁鹊故里中医药文化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中医特色医体融合促进健康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与探索一一以济南市中医运动促进健康中心为例》在山东省基层卫生协会第四届创新发展大会上被评为“创新典型案例”;《五维视角下老年慢性病管理模式构建研究—基于医疗-心理-膳食-运动-康复的协同干预机制》获得山东省卫健委医养健康领域揭榜攻关项目。

叶蕊一直致力于中医药文化建设和推广,让社会认识中医、信中医、用中医。她牵头与周边3个街道办事处7个社区居委会联动,带领青年职工开展“康养医疗”青年志愿服务,打造“15分钟康养服务圈”;创立“康养学堂”,通过在《健康报》发表科普文章、录制“八段锦”科普视频、老年大学开设养生科普课堂、“中医四季养生”系列讲座、济南青年夜校“中医减重”系列课程等,受益人数3万余人次;打造中医药文化走廊,使用草药制作的标识、中药养生茶饮宣传墙、图文并茂的中医外治展板、八段锦等养生功法图谱等,年参观人数达到千人次;举办DIY中草药香囊、草药古方茶饮、中医养生保健操、草药鉴赏等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30余场次,服务数千人次……

做这么多事,不累吗?叶蕊说:“我要当患者的‘医生朋友’,给他们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指导。”

专家简介

叶蕊,女,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济南市机关医院军休门诊主任,济南市总工会康养医疗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济南市中医运动促进健康中心主任。擅长内科常见病、慢性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体重管理、健康体检与评估;老年病的筛查管理及康复保健,成人健康管理。

主持参与科研6项,发表论文、学术征文10余篇,参与录制发表科普作品10余部,参编著作2部,多次在省、市级学术会议上交流、发言。

社会兼职

山东中医药学会中医全科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山东省基层卫生协会医康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济南医院协会康养融合专委会主任委员

济南医学会健康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济南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济南中西医结合学会特色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济南市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济南市医防融合专家委员会成员

所获荣誉

齐鲁孝老温情人物

济南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

济南市中青年优秀保健人才

济南市卫健系统“泉城最美医师”提名

济南市服务百姓健康行动突出个人

济南市医疗管理工作突出个人

济南市中医药工作突出个人

(马俊伟、刘芳、刘洋)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