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港通天下·智创未来”服务企业精准对接会在国家超算济南中心举办。二十余产业园区、六十余家重点企业、五大科研平台和二十余家金融机构在这里碰撞火花,折射出济南东部产业新城的崛起密码。
济南市副市长谢堃在开场致辞中强调:“开发区已成为工业经济的主战场、高端产业的集聚地。我们要紧抓发展契机,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促进产业能级跃升。”
全域要素汇聚,创新生态成型
这场精准对接会本质是临港开发区产业生态的集中展示。二十余标杆产业园区、六十余家重点企业齐聚一堂,涵盖中交智慧产业园、山发展·绿动谷等载体平台,邦德激光、济南重工等装备制造龙头,以及晶谷研究院、泉城实验室等创新引擎。
“政府搭台不是简单开个会,而是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链条生态。”临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广霞在现场介绍。
市委组织部人才一处处长张磊的解读掀起了首轮高潮。当宣布博士人才可获15万购房补贴加三年最高16.2万生活补贴时,会场响起了热烈掌声。这项政策使济南的人才支持力度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金融活水精准对接。招商银行推出“半小时审批”的科创人才贷,齐鲁银行则创新十年期“科研贷”,一下子缓解了长周期研发企业的资金之渴。“我们针对科技企业研发痛点设计的远期分段利率贷,前两年利率仅2%。”齐鲁银行总行公司银行部高级业务经理何婷现场介绍道。
此外,合肥中科迪宏展示的工业AI质检系统、北京瑞莱智慧研发的AI安全防火墙等,都成为了现场资本追逐的焦点。
五大高能平台,承载千亿产业
临港开发区的产业底气源于五大高能级平台协同发力。
济南超算科技园作为“数字大脑”,总投资超80亿元,64万㎡空间集聚了48家头部科企。这里运行着山河超级计算平台,强大的算力为企业创新插上翅膀。
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则撑起开放门户。56条国际线路辐射“一带一路”27国59城,15分钟直抵遥墙机场的区位优势,为企业铺设了“买全球卖全球”的黄金通道。
在高端制造领域,齐鲁光谷一期已入驻26家激光企业。邦德激光四夺全球销量冠军的业绩,彰显着这片7300亩产业园的竞争力。
向北5公里,济南生物医药港40万㎡载体进驻了国药器械等30余家企业;而正在建设的济南航空航天城,已在火箭卫星领域布局未来产业。
“交通便利是四港交汇之地,工业体系完善,这正是AI企业的理想选择。”北京瑞莱智慧合伙人、高级副总裁朱萌的感言,道出了众多与会企业的心声。
“3+2+1”产业格局,剑指未来增长极
面向未来,临港确立了“3+2+1”的产业坐标。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医药、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集成电路;两大未来产业:人工智能、空天信息和一大特色优势产业:贸易物流。
“当前的关键是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融合堵点。”李广霞指出。为此,临港创新推行“项目管家式”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为每个项目量身定制政策包。
申万宏源证券山东分公司金融部负责人王浩林带来的方案恰逢其时:组建20亿规模山东航空航天基金。这为临港空天信息产业提供了强大的资本引擎,目前已推动中科卫星等10家企业落地济南。
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同样迅猛。济南探索发放的首批“数据要素券”,支持企业数据入表和交易,同时构建起“2+N”数据要素产业布局,2024年引育数商企业300家以上,正全力打造数据要素枢纽城市。
此次精准对接会的举办,不仅是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深化“政金企研”协同的缩影,更预示着区域产业发展将迈向更高水平。“这里既有国家战略之天时,又具四港枢纽之地利,更聚创新人才之人和。”李广霞在闭幕致辞中向全球企业发出邀请。(冯是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