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两山|“聚绿成金”看济南商河绿色循环新图景
中国网 2025-08-15 14:59:44

编者按:山河有回声,岁月见真章。今年是“两山”理论提出20周年。20年来,山东各地深化理解持续践行“两山”理念,加快拓展“两山”转化通道,从生态治理的攻坚克难到绿色产业的创新发展,“两山”理念的智慧正在齐鲁大地生产实践中熠熠生辉。站在“两山论”提出20周年的新起点上,看“绿色”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山水间的幸福画卷,如今正在变成现实。

在位于商河的济南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有一个神秘的“空中园区”:排列有序的管道全部架空,每个接口都配备智能监测探头,当重金属废水在架空预处理设施中流动时,传感器正以毫秒级精度捕捉异常波动,这个国内首创的设计让污染防控变成可视化。

“传统电镀企业的废水管道、处理池多埋于地下,一旦渗漏便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山东商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永超表示,“空中园区”将电镀生产设备、废水收集管道、预处理设施等全部架设在地面以上,通过可视化管理实现污染源头控制。

作为济南市唯一的表面处理集控区项目,济南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承接了山东及周边省份产业结构调整和环保企业转移的重任。生产加工区20栋标准厂房,如同为60余家企业量身定制的“生态蜂巢”,叠加1栋污水处理厂及危废仓库,托起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芯片等六大产业的链式反应。从力诺特玻的模具镀硬铬到中国科学院高能所的超导材料电镀,产业园正将散落的产业串联起来。

“现在工人们正在对济钢火箭贮箱进行阳极氧化等工序的表面处理。目前,航天装备材料表面处理工艺技术正逐步迈向高效、节能和性能优化的方向,对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党永超介绍。

表面处理是制造业的“基础工程”,也是产业的痛点所在。长期以来,分散式、作坊式生产模式导致污染治理成本高、效率低。济南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通过园区化集聚、循环化利用、绿色化转型,将高污染的产业痛点转化为高价值的发展优势,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互促共进。

针对末端危废治理,产业园通过优化工艺提升,引入核心废水处理技术。两座3000吨/日的废水处理中心采用“分质分流+膜处理+资源回用”工艺,可将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污染物精准分离,处理后的水质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表三标准,部分指标甚至优于地表水Ⅳ类标准。

与此同时,园区建设了危险废物仓库、危化品仓库及综合管廊系统,实现固危废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三废”零污染排放。

随着首家电镀企业签约入驻,产业园的“磁极效应”开始显现:齐鲁中科光物理研究院的精密加工需求有了着落,起步区的高端装备制造找到了配套伙伴。据规划显示,园区未来能达到40亿元年产值、带动2000个就业岗位以及约20亿元的相关产业。

曾经的“高污染顽疾”被绿色经济取代,济南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强调“发展绿色产业即创造财富”,通过技术创新、品牌打造、延伸产业链“聚绿成金”,推动绿色转型从“潜在价值”向“现实收益”跨越,形成可持续的生态经济模式,绘出一副绿色循环的崭新发展图景。(陈鸣飞)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