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观中国|和平坐标·潍县集中营:黑暗中的光
中国网 2025-08-15 10:43:42

山东潍坊(旧称潍县),千年虞河之畔,矗立着历经百年沧桑的乐道院。二战烽火中,这里沦为日军关押同盟国侨民的最大集中营之一,曾囚禁过2300多人。森严的刺刀下,饥饿与疾病蔓延,将此地化为“文明的囚笼”。奥运冠军李爱锐等20余名侨民在此陨落,成为那段成黑暗岁月里最悲怆的历史见证。

然而,铁幕之下,人性的光辉从未湮灭。潍县百姓韩绪庭冒险递送的鸡蛋白糖,前校长黄乐德奔走募集10余万美元救命物资,如同穿透黑暗的微光,温暖了绝望的心。

更令人震撼的是两次惊心动魄的营救:1944年6月,掏粪工张兴泰父子冒死传递情报,木匠刘腾云巧制伪装服,与当地抗日武装里应外合,成功救出侨民恒安石与狄兰;1945年8月,美军“鸭子”行动队空降救援。队员王成汉——队伍中唯一的中国人,以伞绳为生命之桥,搭建起生命通道。英国亲历者乔伊后来感叹,那些伸出援手的中国人,随时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这些朴素而勇敢的身影,是人性不屈的光芒,刺破了沉重的历史阴霾。

岁月更迭,烽烟远去。如今,依据史料与遗存,潍坊市审慎修缮完成了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一砖一瓦,都恪守对历史的敬畏。当年营救行动的伞绳、锈迹斑驳的钢琴、200余件信物……这些国家一级文物,无声诉说着和平的珍贵。2019年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后,这里成为孩子们探寻“要永远记住的故事”的课堂,志愿者在此坚定守护和平理念。亲历者戴爱美深情诉说:“中国是我的母亲,我们回家了”。——昔日的囚笼,终被和平信仰重塑为承载记忆与希望的神圣之地。

2021年,潍坊市成为中国继南京之后的第二座“国际和平城市”。走出历史的阴影,潍坊已蜕变为璀璨的“世界风筝之都”。和平的信念深植城市肌理,随风筝翱翔于万里晴空。正如外国友人马康所言:真正的和平,是在历史的裂缝中催生属于全人类的新生。

潍县集中营旧址,这座矗立于潍坊的“和平坐标”,既铭刻着人类共同经历的苦难,更闪耀着穿透黑暗的人性光辉与跨国情谊。它警示世人:历史记忆的深度,正是和平根基的厚度。今日潍坊,和平的种子早已破土成荫,茁壮成长。从屈辱的铁丝网到自由的风筝线,这段跨越苦难的飞翔之路,正是历史赋予我们关于和平最深邃、最珍贵的坐标启示。

监制:孙磊、栗娟

策划:栗娟、贾少华、韩国鹏、张璇

摄制:靳嘉文、徐亚凡

视频素材来源: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