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点残疾人入户走访,看看身体状况,记录所需要的辅具,有孩子上大学的帮忙申请助学资金;另外昨天居民反映的周转房7号楼门口春芽树纠纷问题,上午调解委员会党员带领网格员同步跟进进度……”8月11日清晨8点30分,社区会议室里,一场紧凑高效的晨会准时开始。这是社区坚持了四年的“党建+晨会”制度,这样聚焦民生、衔接工作的场景,已成为社区每日工作的“固定开篇”,以党建为笔,在基层治理画卷上勾勒出“高效响应、精准服务”的新图景。
晨会虽短,却藏着“党建引领”的核心密码。作为制度的首个环节,“党建任务传达”始终摆在首位——社区党委书记会先结合当日工作,明确上级党组织部署的重点任务,比如近期防汛排查,做好值班值守,及时处置隐患点;党员在“防范非法集资”中的带头职责等,让党员骨干先“领任务、明方向”。“以前总担心政策传达‘层层打折扣’,现在晨会第一时间把党建要求和社区工作绑在一起,党员知道该往哪发力,我们干着也更有谱。”社区党员社区工作者小李说。
务实高效是晨会的“关键词”。30分钟的时长里,前一日工作“复盘”与当日任务“派单”无缝衔接:社区工作者逐一说明居民诉求办理进度——“董阿姨家的漏水问题已协调处理完毕;居民体检报告已经发放到居民手里;随后社区负责人根据任务优先级,当场明确责任分工,从“党委委员负责3个片区的防汛安全排查”到“专人对接计划生育服务站的独生子女费办理工作”,每一项都标注“完成时限”,避免“踢皮球”“慢半拍”。
遇到跨部门协调的难题,晨会更成了“快速解堵”的平台。此前有居民反映44号楼将公共停车位占位私有,网格员在晨会上提出“需联合派出所”,社区当即通过晨会联系包社区民警列席沟通,当天就在社区有针对的开展普法宣传,私占车位现象便得到整治。“以前这类事得辗转对接好几天,现在晨会当场‘碰想法、找资源’,居民诉求落地快多了。”
“不搞形式、只重实效”是晨会制度的硬要求。社区明确“准时参会、发言聚焦、跟踪反馈”三条准则:无特殊情况全员到岗,请假需提前报备并由同事代记任务;发言要直奔主题,杜绝“空话套话”;当日任务需在下班前通过工作群简要反馈,形成“部署-执行-反馈”的闭环。“现在晨会结束,大家手里都攥着‘任务清单’,心里装着‘居民需求’,走出去入户都更有方向。”
党建红引领治理优,晨会短托起服务暖。红色指南社区通过晨会制度,把党建引领融入日常、把任务分工落到实处、把居民需求抓在当下,让基层治理既有“速度”更有“温度”。接下来,社区将继续优化晨会流程,结合居民反馈增设“每周服务亮点分享”环节,让这小小的晨会成为凝聚合力、服务群众的“暖心枢纽”,持续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