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核心要素,而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往往体现在居民日常的言行举止与风俗习惯之中。为此,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社区公约、移风易俗、典型带动“三管齐下”,固本培元,强化内核,从根本上为提升社区文明程度提供持续动力和强力支撑。
以社区公约规范居民行为。结合各社区自身特点和历史传统,制定居民“都认可、能理解、可践行”的社区公约,以促进和谐邻里关系构建,引导社区居民崇尚美德、向善而行。目前,街道26个城市社区均已制定社区公约,通过加强宣传,引导践行,成风化俗,有效提升了社会道德水平,营造了安定有序的社区环境。
以移风易俗改革婚葬陋习。通过成立社区红白理事会,制定实施《关于改革婚丧嫁娶习俗的有关规定》,坚决纠治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倡导文明节俭的婚葬新风。据统计,各社区均建有红白理事会,在具体事务中,主动参与,正面引导,让文明和谐的婚葬习俗日渐成风,赢得广大居民的普遍认可与好评。2025年5月,福阳社区荣获济南市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优秀案例二等奖。
以典型带动引领社区文明。用好社区“四德榜”深入挖掘身边好人和社会典型,让居民学有榜样,见贤思齐,以此带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近年来,共推出身边好人80余名,其中,好儿媳王汝美、曹文玉,爱岗奉献的杨莲英等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在广大居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当前,城市社区中的各类硬件阵地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和支撑。具体工作中,双山街道注重统筹发挥传统阵地、资源阵地和特色阵地支撑作用,在发挥优势中为居民构建文化空间,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信息和能量的滋养和沁润。
传统阵地唱好主角。重点发挥“一站多室”的功能,即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理论宣讲、文艺文化、知识普及等功能室,通过举办文化课堂、健康讲座、防诈宣传、科学新知识学习等活动,帮助广大居民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实现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和有效呼应。今年以来,各社区已举办各类讲座130余期,受众人数3600余人。
资源阵地优势共享。整合辖区内各级各单位的阵地资源优势,实现借力发展,多元聚力,形成文化建设的集聚膨胀效应。如:山水社区借力区文化馆、科技馆等开展的系列活动,瓦山社区、古月山社区、文化路社区与辖区内高等院校开展的联谊活动,均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社会溢出效应。
特色阵地彰显个性。立足社区各自特点和优势,充分挖掘各类资源和空间,为社区文化建设添柴旺火,填平补齐。例如:山水社区的文化长廊、东山社区的全域文明实践广场、鲁能社区的“十礼”文化阵地、鲁宏社区的文化墙、乐府社区的街头小景等,都是个性鲜明的文化符号,在各自空间中彰显独特魅力、发挥引领作用。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提升社区存在感、拉近居民距离的有效途径。工作中,双山街道通过推出丰富众多的日常活动、温暖贴心的服务项目和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使广大居民耳濡目染,凝心铸魂,切实增强以社区为“家”的归属感。
日常活动拉进心距。经过近几年培育打造,双山街道推出了门类众多、精彩纷呈的日常文化活动。比如:政策宣讲、文化大集、节日活动、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已成为街道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也进一步拉近了居民间的心距。今年以来,共组织志愿服务活动230余期,参与人数达到6000余人。
服务项目强化归属。围绕社区“家”文化建设,各社区聚焦“一老一小”,先后推出“寒暑假托管班”、“社区重点关注人群”、“爱心义剪”、“家电义务维修”等服务项目,在传递政府关怀和温暖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居民的归属感。
品牌建设提升品味。通过培育“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群众认可、当地知名”的地方文化品牌,提升社区文化建设的档次和品味,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提质升级。目前,山水社区的五“家”文化、鲁宏社区的“鲁(如)邻聚力”、鲁能社区的“鲁能‘优’礼”、乐府社区的“乐在乐府”、玺城社区的“玺(喜)治入微”等,已成为颇具影响力的社区特色文化品牌。
社区文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社区文化建设永远在路上。双山街道将继续秉承以文化赋能群众生活和社区基层治理的初心,用真心真情和真诚,不断深耕探索,主动创新不辍,努力谱写社区文化建设的崭新篇章,为现代化强区建设贡献磅礴地双山力量。(双山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