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莒县寨里河镇的道路两旁,崭新的厂房与有序的施工场景交织,机器的轰鸣声与工人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一场静悄悄的产业变革正在这片热土上生动上演。这个曾经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小镇,如今以“项目为王、产业强基”为引擎,积极探索“引育并重—服务生产—统筹谋划”的项目库梯度培育机制,精准服务企业需求,盘活闲置资源,破解发展难题,让一家家企业在政策春风中破茧成蝶。
走进莒县恒源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厂房里机器轰鸣,传送带载着一个个橡塑制品飞速运转,工人们戴着手套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有的检查产品质量,有的调整机器参数,汗水顺着脸颊滑落也顾不上擦。
这家成立于2005年的企业,多年来专注于橡塑制品生产,凭借过硬的质量积累了不少客户。可就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因用地限制难以扩大规模,订单来了却接不住,急得总经理刘世家团团转。好在寨里河镇政府及时伸出援手,工作人员一次次上门了解情况,跑部门协调资源,最终帮助企业成功建成新厂房,让发展空间得以大幅拓展。
“我们今年计划拆除恒温库建设新厂房,镇政府近期给予了极大的关心与支持,还帮助我们对接中石油、中石化,预计年底产值能达到2000万元以上,迈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刘世家脸上带着笑容,语气里满是信心。
同样沐浴着政府“阳光雨露”实现华丽转身的,还有日照凯翔机械配件有限公司。从最初几个人的家庭作坊起步,凯翔机械一步步扩大生产规模,每一步发展都烙刻着政府助力的印记。
“在党委政府的积极帮助下,我们顺利解决了新车间的用地问题。前期手续办理完成后,新车间于去年4月开工建设,目前已竣工。”公司经理牛晓敏望着崭新的厂房感慨地说,“现在,在镇企业办、环保办的帮助下,验收、环评等手续正在办理中,让我们省了不少心。机械设备早就订购完毕,待所有手续办好后立马投产。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还能带动周边60余名村民就业,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在产业升级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紧张是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但寨里河镇没有退缩,而是积极转变思路,将目光投向内部挖潜———全面盘活存量用地、深入唤醒“沉睡”资源,为项目落地辟出新天地。项目一旦扎根,便启动“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的专班服务模式,主动将服务延伸至立项、审批、环评、融资等各环节,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我们不仅要当好‘店小二’,更要做好‘引路人’。”寨里河镇工作人员何兆美说,“截至目前,已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家。今年以来,针对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动对接银行,帮助恒源橡塑、汇嘉纺织等企业融资2000余万元。”
当政策阳光与企业活力同频共振,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精准服务的春风里,深深扎根这片沃土,在更广阔的市场海洋中乘风破浪,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未来,寨里河镇将持续保持经济运行向上向好、经营主体动能澎湃的良好态势,全力攻坚主体培育、压实服务保障、强化产业赋能,以“小切口”服务“大主体”,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
(厉倩、丁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