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诊疗牢牢占据省内龙头地位,冠心病外科建成全国前10位的大型冠心病诊疗中心,大血管外科腔内介入治疗技术国内领先,瓣膜外科独立开展系列国际前沿技术;年门诊量达35000余人次,年手术量3500余台;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心血管外科质控中心,全国心血管外科领域标杆科室,“中国最佳临床学科评估排行榜”全国15强,影响力辐射至青海、新疆、黑龙江、河南、河北等多个省份……
60余载风雨兼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正以一项项新技术为引领,于“毫米之间显匠心”,铸就响彻齐鲁、辐射北方的国家级心血管外科高地。
生命重塑 定义诊疗“心”高地
由于房室管未能与发育中的心室正确对线,导致两个房室瓣都对向一个心室,胶东女孩小萌(化名)出生时就拥有了“鱼儿心脏”,并且伴有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肺动脉高度狭窄。
2006年,首次面对这样的罕见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在当时科室手术技术远不如当前的情况下,心外科主任医师、先天性心脏病专家王安彪为其制定了一个复杂的分期手术策略:经过至少3次开胸心脏手术,分期完成心脏畸形矫治。
2023年,王安彪带领团队为小萌成功实施了第三次手术。17年,3次高难度手术,小萌原本鱼心一般的单心室畸形心脏,终于可以像正常人的心脏一样工作了。
在省立医院心外科,像小萌一样成功摘掉复杂先心病“帽子”的,绝非个例。
前不久,心外科副主任王正军带领手术团队突破传统技术限制,在不使用体外循环、ECMO的情况下,成功实施全省首例“心脏跳动非体外循环下的微创人工心脏植入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近年来,心外科一次次挑战生命禁区,完成了省内首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合并法洛氏四联征的手术根治治疗、省内首例介入二尖瓣腱索修复手术、省内首例经心尖一站式TAVR+TEER联合手术等高难度手术,在毫米方寸之间重新定义了心血管外科的诊疗“心”高地。
专业集群 攀登技术“心”高峰
在不足核桃大的婴儿心脏上精准吻合血管,让出生仅2小时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重获新生;为89岁冠脉左主干病变老人实施胸腔镜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术后10天康复出院……这些生命奇迹的背后,是省立医院心外科以毫米级精度挑战技术极限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科室在各类心脏大血管疾病诊治上,均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并形成了四大核心技术集群,筑起全年龄段心脏大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堡垒。
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方面,掌握国际先进的微创封堵术及Switch、Nikaidoh等顶尖复杂术式,年手术量达1000台。
大血管外科腔内介入治疗方面,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1年存活率超95%,国内领先;可独立完成胸腹主动脉联合置换等高难度手术。
冠心病诊疗方面,建成全国前10位的大型冠心病诊疗中心,年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量居全省首位。
瓣膜疾病诊疗方面,二尖瓣修复率超70%,可最大程度保留心脏功能;可独立开展TAVR、经心尖导管二尖瓣夹闭术等国际前沿技术;微创手术占比逐年提升,系山东省微创心脏外科的技术领跑单位。
如今,“四大核心专业技术集群”支撑起学科发展的四梁八柱,持续引领学科向更高峰攀登。
协同发展 布局学科“心”未来
数十载探索,省立医院心外科构建起一个“规模—技术—人才”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助力学科布局“心”未来。
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科室现有医师54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0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5人。全科有博士学位者45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0人。
强大的硬件设施配套。科室拥有2个病区、2个现代化ICU,为高难度手术和危重患者救治提供坚实保障。
精准的亚专业布局。设置了覆盖先心病、冠心病、大血管、瓣膜病等心脏大血管外科全领域的五大亚专业组,实现精细化、专业化发展。
智能化诊疗平台。配备8间数字化手术室(含复合手术间2间)、ECMO移动支持系统及5G远程会诊平台。牵头成立山东省心脏大血管外科专科联盟,通过远程会诊、手术示范等方式,大幅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此外,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批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年培训规培生、进修医生百余人次,并与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德国柏林心脏中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动技术国际化接轨。
“‘毫米之间显匠心’。我们将聚焦机器人手术、胸腔镜微创手术,终末期心衰人工辅助、心脏移植等前沿领域,聚力攻坚,让诊疗方案更精准、更微创,更好地守护生命‘引擎’。”王安彪说。(马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