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不仅“会看病”,更能“懂沟通”?近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立足临床痛点,创新推出“场景化教学”模式,通过高度还原真实医疗情境、模拟典型沟通案例、开展沉浸式实战训练,着力破解住培医师沟通能力培养难题,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医学人才探索新路径。
三维场景体系高度还原诊疗现场
医院摒弃纸上谈兵,精心构建了一套覆盖门诊接诊、病房查房、术前谈话等10余类核心医疗场景的“三维”教学体系。依托开发的内含近百种典型病例脚本的“沟通情景资源库”,使教学得以在近乎真实的诊疗环境中展开。
尤为关键的是,针对“坏消息告知”、“医疗纠纷调解”等公认的沟通“硬骨头”,医院专门设计了专项强化训练,让学员在模拟高压环境下掌握沟通技巧。
四阶培养模式打造闭环提升链
从理论到实战,医院创新设计了“认知-模拟-实践-提升”四阶递进式培养模式。学员首先通过《医学沟通学》必修课打下理论基础,随即进入标准化病人(SP)模拟训练环节。
在这里,学员与专业扮演者“过招”,并通过“演练-即时反馈-针对性改进”的循环模式,在实战中反复锤炼。随后,学员将沟通技能应用于真实临床实践,并通过参与院级沟通技能大赛等平台检验与提升综合能力,形成完整的培养闭环。
多元评价体系为沟通能力精准“画像”
为确保教学成效“看得见、摸得着”,医院还建立了涵盖过程、结果、创新维度的多元评价体系。除临床带教老师的日常观察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调查外,更引入年度沟通能力专项考核与360度综合评价机制,使得评价手段突破传统。
此外,医院还为每位住培医师建立了动态的“沟通能力成长档案”,清晰记录其沟通技能的提升轨迹。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通过系统化、沉浸式的场景化教学模式,正努力将沟通能力这一现代医师的核心素养,深植于住培医师的培养全过程,为提升医疗服务人文温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坚实基础。(祝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