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管踩油门,剩下的交给济南交警!”
近日,这句话再次在全网刷屏。起因是81岁的赵女士骑三轮车时不慎侧翻,导致左眼眼球破裂,急需手术。到达济南后,济南交警从高速收费口一路护航,仅用11分钟就把老人成功护送到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交警的义举感动了无数网友,老人的病情也牵动着不少人的心。
“左眼眼球保住了,右眼连绣花针的针鼻儿都能看清楚了。出乎意料!非常满意!”
7月25日,陪同母亲前来复查的柴先生十分高兴,“当地医院说只能摘除眼球,我寻思着省城的大医院应该有办法,就带着母亲来到了省立医院,没想到真来对了!”
患者前来复诊
“只要有一点希望,就不会摘除眼球”
7月10日上午,患者赵女士骑着三轮车不慎侧翻,摔倒在水泥地面上,导致左眼眼球破裂。赶到当地医院,得到的答复是:“必须摘除眼球。”
“我接受不了!老母亲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妹几个拉扯大,80多岁了,还要受这么大罪。”思来想去,柴先生决定带母亲到山东省立医院就诊。
眼科急诊接诊,神经外科排除脑出血,收入眼科病房,准备手术。一系列流程有条不紊。“医生说,只要有一点希望,就不会摘除眼球。”柴先生回忆,果然,历经3个小时的手术后,老人被送往病房。“眼球保住了!”柴先生悬着的心落了地。
“手术难度很大。”眼科副主任医生李慧媛介绍,入院时,老人左眼眼球破裂面积较大,“好比是一块钟表,从12点到5点半的位置全部破裂”,玻璃体、晶状体、虹膜等内容物完全脱出。此外,老人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风险,“增加了感染概率”。
在综合考量了手术风险并做了大量术前准备后,手术顺利进行。术前,患者左眼仅有光感;术后第二天,视力即提升至可辨识手动;出院时已能看清眼前手指(指数视力)。
眼科举办义诊活动
十几年白内障一朝治愈,家属直呼“特别惊喜!”
入院系统检查发现,老人右眼患有严重的白内障。“已经有十几年的病史了,晶状体核已经呈现棕黄色,而且质地十分坚硬,属于高难度的‘硬核’白内障。”眼科副主任医生倪寿翔介绍,伴随着病情不断发展,老人的右眼视力受到严重影响,“仅有光感,几乎看不见东西”。
左眼眼球保住了,但视力恢复尚需时日,老人的整体视功能依然受限。能否通过手术,解决困扰老人十几年的右眼白内障问题,一方面提升老人生活质量、方便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老人更好地适应左眼恢复期的视觉变化。
征求家属意见后,倪寿翔在科主任张晗的指导下,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借助超声乳化技术成功为老人“碎核”。术后次日,老人的右眼视力即恢复到0.3;术后一周复查,视力恢复到1.0。
“特别惊喜!回到家第二天,母亲连绣花针的针鼻儿都能看清楚了。”柴先生笑道。
张晗教授带队开展“光明行”公益活动
百年学科为数万患者打开清晰“视”界
日前,赵女士再次入院,准备接受左眼第二次修复手术。“术后,视力应该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张晗介绍。
当然,赵女士得以重见光明,离不开科室的百年积淀。自1925年建科以来,百年间,省立医院眼科已经发展为涵盖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眼底病、斜视与小儿眼病、眼视光、眼肿瘤、眼外伤、眼眶病、眼整形等各个眼科临床专业,集眼科医疗、教学、科研和防盲治盲为一体的现代化眼科中心,承担着山东省内各种疑难复杂病例会诊及诊疗工作。
其中,白内障、儿童眼病、斜弱视、青光眼、视光学、眼底病、眼肿瘤等专科在省内、国内均处于领先水平。
在复杂眼外伤领域,科室同样走在了全国前列。“我们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眼前节功能重建’的概念,并制定了手术规范。”张晗介绍,这一成果于2024年获得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医者仁心,惠泽四方。2014年以来,眼科持续开展“光明行”等系列公益活动,足迹遍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自治区、甘肃省、陕西省等地,为数以万计的白内障患者送去光明。
“我们始终致力于让患者看得见、看得清。”张晗说道。(马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