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已至,热浪扑面。文庙街道将辖区22个城市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精心打造成一片片“清凉绿洲”,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建筑工人等户外劳动者送上贴心关怀,让惠民服务直抵人心。
在站前社区,社区工作人员早早准备好自制的绿豆冰沙,一杯杯送到大汗淋漓的户外劳动者手中,刚结束清扫的环卫工人们接过一杯杯的冰沙,脸上满是欢喜的笑容。金阳社区工作人员在幸福食堂里细心分装酸梅汤还有矿泉水,第一时间送到街头巷尾劳动者手中。梧桐里社区则准备了贴心的“防暑小礼包”,内含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矿泉水等,成为户外工作的“专业级防护盾”。
河滨社区实践站内,刚结束工作的清洁工人苗大爷正坐着歇脚,顺手接了一杯温水。“以前天热扫地的时候只能到树下凉快一下,来到社区以后,有给倒水喝的,这里很方便,手机没电的话还能给手机充电。”苗大爷感慨道。这份“家的延伸”正是文庙街道服务的核心,各社区实践站同步开放清凉驿站,除提供基础饮水、休息场所外,更增设手机充电、应急药箱、防暑用品等多元服务,精准对接户外劳动者实际需求。
“我们就是要让服务跟着节气走、围着需求转,酷暑中一瓶水、一处阴凉、一次充电,看似微小,却能实实在在解决户外工作者的急难愁盼,让文明实践站真正成为劳动者的温馨港湾。”金阳社区志愿者戴洪艳高兴地说道。
文庙街道以22个站点为支点,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的“清凉服务网”。从一杯传统解暑汤到一份现代防暑包,从物理降温到生活便利支持,服务内涵持续深化,触角不断延伸。这份在入伏时节精准送达的清凉关怀,正化作一股沁润心田的暖流,悄然完成着爱心接力。当酷暑考验城市韧性,文庙街道用行动证明,为民服务的深度与温度,永远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底色。(陈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