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竞逐白热化,“场景招商”正成为开辟新局面的关键密钥。它以真实需求为牵引,为创新成果提供落地验证的沃土,为前沿技术打造价值实现的舞台。借鉴上海、济南、苏州、合肥等地先行经验,聚焦五大关键环节,可释放“场景招商”的强大动能,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一、强化临床资源转化应用,打通“医研产”通道
临床资源是医药创新的源头活水与终极考场。上海依托国家转化医学中心(上海)和瑞金、中山等顶尖医院,构建起“床边”到“生产线”的高速路,其核心在于建立“医院主动开放场景—企业精准对接研发—政策配套支持转化”的闭环机制。济南则通过医企协同机制创新、医疗数据开放共享、临床需求精准转化,形成了“山东临床需求—本地技术研发—全国市场推广”的完整链条。基于此,我们要以顶尖医疗机构为核心,通过建设研究型病床、开放数据样本库等方式,将医院场景转变为创新策源地,实现临床需求与企业研发靶点的精准对接;同时构建医企协同的闭环生态,借助联合实验室等机制推动双方开展全周期合作,形成“临床问题—技术突破—产品落地”的正向循环;此外,还需强化政策的系统性支撑作用,从多维度发力破除障碍、完善机制,为“医研产”全链条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转化动能。
二、破除高校成果转化障碍,激发创新源头活力
高校院所是创新策源地,但成果“转不出、用不上”的痼疾犹存。合肥依托中科大、合工大,推行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允许科研人员“先确权、后转化”,极大释放了科研人员动力。其本质是产权激励与专业服务双轮驱动。当前我们可以借鉴“合肥模式”,在确权改革、作价入股、收益分配上大胆突破,并培育懂技术、通市场、善谈判的专业技术转移队伍,让科研“金种子”走出实验室,在产业沃土中破土成林。
三、推动智能技术与医药融合,抢占发展新赛道
AI制药、智能诊疗器械等跨界融合领域是未来制高点。苏州BioBAY前瞻布局,吸引英矽智能、晶泰科技等AI制药领军企业,提供真实药物研发场景及算力支撑。其成功在于以开放场景加速“智能+医药”的化学反应。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当下,我们应聚焦 AI辅助新药设计、高端智能医疗装备、生物大数据挖掘等核心方向,主动开放医药研发、生产及诊疗全链条场景,吸引头部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与应用平台,从而在智能化浪潮中勇立潮头,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四、打造专业化生物医药集群,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产业集群化是降本增效、提升韧性的必然选择。上海依托张江高科技园区,通过布局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设施,集聚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顶尖研究机构,成功构建了从基础研发到中试量产的全链条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济南高新区则以生命科学城为核心承载区,精心规划“北产、中城、南创”的功能分区,园区现已汇聚超千家生物医药企业,在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9,连续9年稳居第一方阵,成长为高新区千亿产业之一。基于上述成功经验,我们应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明确细分领域的主攻方向,坚决避免同质化竞争。关键在于,通过建设高度专业化的产业园区,并配套共享中试平台、危废处理设施、动物实验中心等关键共性平台,形成“拎包入住”式的完善产业生态。
五、创新“基金+场景”招商模式,提升引资核心竞争力
资本与场景结合是吸引顶尖项目的利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基金群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以地方政府背书链接丰富的本地医院、药企应用场景;合肥“以投带引”模式,则通过国资平台精准投资关键企业,同步承诺开放应用场景。在当下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我们可通过打包场景资源,将区域临床资源、特色平台转化为“场景资产包”,嵌入政府引导基金条款;积极设立验证基金,联合头部机构专项投资需场景验证的企业,并配套核心场景优先使用权;动态绑定成果,以本地病例数、产业链采购额等为对赌指标,达标后触发基金追加与场景扩容,推动企业从“借场验证”转向“深度扎根”。通过“基金入股掌股权、场景开放绑根系”,培育企业对本地生态的不可迁移性,实现产业控制权与核心竞争力的双重跃升。
“场景招商”非简单政策让利,而是以真实需求牵引、以系统生态赋能的产业组织革命。打通医研产壁垒、释放源头创新、拥抱智能融合、深耕集群土壤、创新资本招商,五策并举,生物医药产业定能激活澎湃新动能,在竞逐未来的赛道上实现引领性突破。产业格局重塑之际,唯以场景为钥,方能打开无限可能的大门。(山东商河经济开发区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