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指导,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承办的“中医药和医工交叉融合创新”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三届高端青年博士后交流活动,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校区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田金洲出席活动并作主旨报告,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周春艳、校党委书记张立祥出席并致辞。校长李可建主持开幕式,副校长崔亚洲主持主旨报告。
张立祥代表学校对各位嘉宾和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博士后人才培养工作。学校举办本次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力举措,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有力支撑,更是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的有力舞台。近年来,学校博士后在科学研究、成果产出与转化、服务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充分彰显了博士后在科研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创新活力。他表示,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而医工交叉则是这把钥匙与现代科技碰撞的火花,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特色优势,聚天下英才而育之,汇创新之力而强之,在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征程中,书写“传承千年智慧,赋能时代新篇”的壮美答卷。
周春艳对博士后交流活动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简要推介了山东的科技发展环境和人才奖励激励政策。她指出,博士后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科技人才的生力军。近年来,山东勇担“走在前、开新局”的时代使命,着力推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不断完善博士后“引、育、留、用、服”全链条支撑,打造青年人才集聚的“强磁场”。她强调,山东是在全国率先设立博士后科学基金的省份之一,截至目前,全省博士后科研平台和招收数量均位居全国各省份第三位。作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特色高等学府,山东中医药大学是我省较早开展博士后工作的院校之一,始终坚持继承儒医文化、扎根扁鹊故里,秉持守正创新交叉融合,从平台打造、政策支持、组织架构、发展路径等多方面托举博士后成长。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青年才俊,以本次活动为载体,围绕学术前沿热点,深入交流学习,开拓新视野、产生新思维、产出新成果。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田金洲作主会场主旨报告,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党永军,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邹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福伦等专家作主会场主题报告;并邀请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国家领军人才樊官伟,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副院长许敏鹏,生物医用材料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领军人才张海军,同济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项耀祖,山东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姜新义,山东大学教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海外优青)入选者秦承雪以及北京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获得者李春在四个分会场做特别报告;同时邀请德国马格德堡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海内外博士后、专家学者进行学术分享。
田金洲院士以“中医药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瓶颈和策略”为题,深入剖析了当前中医药服务面临的核心需求与关键瓶颈,并立足战略高度,系统阐述了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突破路径与创新策略,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高屋建瓴的指引。
党永军教授聚焦“活性小分子发现和机制研究”,系统介绍了从活性小分子切入,探索其在抗衰老、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领域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潜力,展现了小分子药物研发在交叉融合中的关键作用。
李福伦教授围绕“慢性创面的中医外治:传承与创新”,生动展示了如何将传统中医外治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在慢性创面等皮肤病诊疗领域实现创新发展,是中医药守正创新的鲜活案例。
邹强教授则着眼于“PI团队建设与管理”,分享了提升科研团队效能、激发创新活力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举措,为青年科研人才如何高效组织与管理研究团队提供了宝贵经验。
活动中,与会嘉宾和专家学者观看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工作发展历程回顾,共同见证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工作专属标识发布、“岐黄源起・经纬全球”启动仪式和“校地携手・智汇岐黄”——博士后联合培养平台签约仪式。
经专家委员会评审,本次活动还产生了“岐黄创新奖”(优秀壁报)15项和“扁鹊创新奖”(优秀论文)15项。获奖者来自全国多所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充分展现了青年博士后在中医药与医工交叉融合创新领域的卓越研究潜力和前沿探索成果。
本次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还设置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四个分会场,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涵盖山东省人才招引政策展、学校优秀博士后导师团队成果展及优秀壁报展示等多个环节。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山东中医药大学有关部门负责人、来自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博士及博士后青年人才等300余人现场参会,4000余人线上参会。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