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桶并点+音乐专线”“互联网+监管”:济南起步区垃圾分类有妙招
中国网 2025-07-14 10:16:44

7月11日上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下称“济南起步区”)举行“加速冲刺五年成形”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综合执法部专场发布会。据济南起步区综合执法部副部长郭强介绍,起步区作为新建城区,积极发挥后发优势,在构建覆盖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的全链条工作体系基础上,依托标准化建设、智慧化管理、制度化保障和全民性参与,实现垃圾分类工作新的突破。

济南起步区先后出台了《济南起步区2025年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济南起步区生活垃圾分类四级常态化联动工作机制》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系统、规范的制度保障。

在分类投放环节,济南起步区综合执法部重点推进设施标准化建设和收运模式创新。目前,全区已建成智能垃圾分类房50座,配备智能称重、消杀、除臭、电子督导等功能,大幅提升了居民投放的便利性和准确性。同时,新增智能回收箱10余台,设立大件垃圾、装修垃圾暂存点12处,并对现有分类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累计更新四分类垃圾桶2000余个,优化分类亭100余座,确保分类设施覆盖全面、布局合理。

在收运模式上,创新推行“撤桶并点+音乐专线”模式,已在196个村居和3条商业街实现常态化运行。建成一座2000平方米的可回收物分拣中心,集回收、分拣、压缩、科普功能于一体,初步形成“两网融合”收运体系,有效提升了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利用率。

在分类收集方面,建立了“定点收集、定时清运”的标准化作业模式,并配备专业化的收运队伍。目前,全区共有其他垃圾收运车辆22辆、厨余垃圾收运车辆4辆、可回收物收运车辆3辆、有害垃圾收运车辆1辆,并配备60余名专业收运人员,确保各类垃圾应收尽收、分类运输。

为强化管理,济南起步区综合执法部建立了“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并定期对收运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作业规范。鼓励社区、物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参与监督,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全民参与”的共治格局。

在分类运输环节,依托“互联网+监管”模式,为所有收运车辆安装GPS定位和智能监控系统,实时追踪运输轨迹和作业状态,确保运输过程规范透明。同时,针对不同垃圾的特性,规划了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专线运输通道,避免混装混运,提高运输效率。(陈鸣飞)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