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宁阳县文庙街道站前社区将信用体系建设与基层治理相融合,坚持以“组织引领、信用赋能、和谐善治”为核心,通过打造诚信主题公园活动阵地,释放空间效能,推动机制创新,探索了“信用+社区治理”的诚信建设新路径。
组织引领聚共识。一是构建共治格局。社区按照“党委统筹引领+信用赋能平台支撑+多方主体协同参与”的“1+1+N”工作方式,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对接机制,通过签订《共驻共建诚信公约》,吸引驻地单位、学校、医院、汽车站、企业等15余家单位成为诚信建设“责任共同体”。二是开展诚信活动。常态化联合交运公司开展“诚信劳动者”活动,联动小桔灯学校开展“诚信小使者”实践活动,整合司法部门资源开设“诚信普法课堂”,形成“党委牵头、单位协同、居民参与”的共建合力。三是组建志愿队伍。社区组建“信用+”志愿服务队,将共建单位党员、居民志愿者、物业人员等充实志愿服务队伍,围绕诚信宣传、环境整治、助老扶幼等方面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活动联办”的活动格局。
空间微改创载体。打造50平方米的诚信主题公园,设置五大功能分区,实现以小区“微空间”实现社区“大治理”。一是文化展示区。文化展示区主要讲述诚信文化渊源与发展脉络,是诚信公园的核心区域之一。通过对不同时期诚信文化的集中展示,让居民深刻认识到诚信这一美德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深厚根基与传承意义,成为社区“红色文化+诚信教育”的打卡地。二是暖心教育区。利用公园休闲长廊打造“诚信格言墙”“家风家训展板”,结合“诚信小课堂”“社区贤达分享会”等活动,将诚信文化与普法宣传、家庭美德教育有机融合,推动诚信教育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互动”,提升居民对诚信内涵的理解。三是诚信议事区。实行“固定议题+动态收集”议事机制,利用“社区议事日”,针对环境卫生、设施维护等民生问题,由社区牵头召集共建单位、居民代表、物业召开“凉亭议事会”,共商解决对策,今年以来,累计协商解决增设体育器材、楼道杂物清理等问题15件。四是积分兑换区。积极推行“信用+”积分兑换制,将小区治理、公益服务、家庭美德等7类诚信行为纳入兑换标准。居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文明守规、建言献策等积累积分,在“诚信驿站积分超市”兑换日用品、服务等20余种奖励,让诚信从“道德要求”转化为“可感知的实践”。五是活动互动区。坚持“月月一主题、周周有活动”,举办诚信知识竞赛、故事演讲、文艺演出等主题活动。如春节开展“诚信春联进万家”、五一组织“诚信劳动者故事会”、儿童节举办“诚信小卫士”运动会吸引全龄段居民参与。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活动56场,形成“人人讲诚信、人人践诚信”的社区新风尚。
长效机制促共治。通过信用体系建设与基层治理的融合,社区实现了三大转变。一是治理主体从“独角戏”到“大合唱”。共建单位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驻地企业捐赠积分兑换物资、医院定期开展诚信义诊、司法部门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形成“资源互补、难题共解”的格局。居民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通过积分激励主动认领楼道保洁、文明劝导等岗位,自治活力显著提升。二是诚信建设从“表面化”到“制度化”。建立“宣传—教育—实践—评价”闭环机制,文化展示区与暖心教育区筑牢思想根基,议事区与活动区搭建实践平台,积分兑换区构建评价体系,形成“知信—守信—用信”的完整链条。三是治理效能从“碎片化”到“系统化”。通过信用平台整合需求收集、资源调配、服务反馈等环节,形成“居民点单—信用招募—服务供给—群众评价”的全流程闭环治理。推动社区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下一步,站前社区将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广泛凝聚社会资源力量,以社区信用“小杠杆”激活社区治理“大能量”。(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