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山东IP正掀起全球浪潮
中国网 2025-07-03 11:15:51

近日,直径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平稳穿越黄河南岸大堤,山东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顺利完成黄河段掘进任务,举世瞩目的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工程建设完成又一重要节点。

山东魏桥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绿色智能化车间里, AGV机器人负责智能上包、并粗条筒智能化储运,智能码垛机器人在线对筒纱按质、按量细分分流,细纱在线监测机器人对每个管纱质量进行测标……借助世界最先进的智能纺纱设备,魏桥创业集团纱线、棉布两项产品产能均居全球第一。

产业变革正重塑着山东经济的筋骨,从大象经济到“群峰竞秀”,从“山东制造”到“山东创造”,了不起的山东IP以澎湃的活力、十足的底气、前瞻的布局和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加速驶向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掀起全球浪潮。

山东IP的底气是产业升级与技术突破

刚刚印发的《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提出,山东将打造四大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2027年全省机器人制造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培育产值超20亿元的机器人制造领军企业3家以上,布局建设覆盖工业、服务、特种和人形机器人四大领域的创新平台。

位于济南高新区的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构建“产学研铁三角”联合体,依托电机驱动型、液压驱动型、电液驱动型腿足机器人核心技术,实现“行者泰山”人形机器人落地行走,成为业界人形机器人开发速度纪录“天花板”。

浪潮智能终端深入推进智能机器人研发设计与关键技术攻关,助力数据中心、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山东德晟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主导产品智能套管数字化加工生产线在石油钢管加工领域拥有18项专利,属于该领域补短板、填空白产品,其中自主研发的多款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打破了全国同类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发展掣肘。

在这场全球科技竞速中,山东的专项政策聚焦技术突破的同时,更加强调构建“应用场景—技术迭代—产业升级”的闭环生态。随着工业经济作为“工号工程”全力推进,应用场景持续丰富,技术迭代大刀阔斧,产业升级领跑全球。

“济南一号”在前辈“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基础上提档升级,作为国际首颗量子微纳卫星发射入轨,并全球首次传送12900公里外的加密信。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量子保密通信是迄今唯一可实现“信息论可证”安全的通信方式,目前只有一颗“济南一号”可以实现。量子科技的“济南力量”为未来发射多颗微纳卫星构建‘量子星座’奠定了基础,也预示着全球量子通信时代将真正到来。

从实验室到应用场,从项目落地到产业升级,哪里空白就补齐哪里:山东IP以技术突破为矛、自主研发为盾、战略投入为基,突破产业发展重重“卡脖子”问题,加速完成更高质量、更具韧性的战略跃迁,夯实“了不起”的十足底气。

不可替代的创造能力立足于全球供应链闭环

在2025中国大蒜年会上,全球首例“大蒜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试验”培育的“金蒜5号”新品种,以亩产6030斤的成绩刷新纪录,出口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24个高能级科技研发平台和68项大蒜全产业链国际自主知识产权助力下,金乡建成7座海外仓,开通欧洲班列、建设内陆港,构建起通达世界的网络体系,金乡大蒜指数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风向标。

全球每10副假睫毛,有7副来自山东平度。这个“世界睫毛之都”以0.05毫米极致工艺刷新全球行业标准,在人工智能与元宇宙应用的背景下,睫毛产业AI应用场景呼之欲出,睫毛3D打印技术让40位工人做出1000万产值变为现实。由新城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全球最大美妆睫毛销售平台“数字化供应链平台”成功发布。

如今,平度睫毛有了数字身份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基于开发植物纤维、生物基合成睫毛等可降解睫毛材料建立起的全球睫毛废料回收体系,将以探索再生材料再利用技术为抓手,打造完整的睫毛产业链闭环。

位于潍坊北部的全国首个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里,荷兰温室建造技术、以色列智能水肥系统、意大利工厂化育苗装备等国际尖端农业科技与潍坊本土技术深度交融,将蔬菜生产效率提高40%、作物产量提升15%以上。

目前,潍坊已建成特色农副产品出口基地120多处,出口蔬菜备案种植基地1400多处,出口禽肉养殖场220多处,农产品出口企业超过700家,农业外资企业达200多家,潍坊农产品远销全球141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享誉全球的“中国蔬菜之乡”,潍坊寿光将先进的大棚种植技术推广至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设海外种植园区270多个,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菜篮子”。

了不起的秘诀少不了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生态

山东IP争相走出国门,重塑全球贸易版图。3500多公里海岸线延伸出宛如蓝色动脉的海上通道,为世界经济循环输送源源不断的活力。

4月11日,满载2500余辆国产新能源汽车的“美迪泰兰高速号”滚装船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公司起航。这是青岛港联合达飞轮船公司全新开通的滚装作业新航线首航,标志着青岛港在服务新能源汽车全球化布局中再添新通道,为国产新能源汽车拓展中美洲市场注入强劲动能。

5月18日,全球领先的航运公司——地中海航运(MSC)独立运营的中东航线CLAN首航船舶“地中海弗罗拉”轮(MSC FLORA)顺利靠泊山东港口青岛港,这条联通东亚与中东市场的新航线正式投入运营,进一步巩固了青岛港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的核心地位。

早在2018年,国铁济南局以胶州火车站、山东济铁胶州物流园、中铁集装箱青岛中心站为主体,成立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加速构建上合示范区“陆海空铁”四位一体的全球互联互通网络。

如今,山东港口青岛港海运航线总数突破220条,航线网络辐射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主要港口,实现了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港口的全面覆盖,形成了“东联日韩、西接中亚、南通东盟、北达俄蒙、辐射全球”的国际航运格局,在全球供应链深度重构的时代展现“物理连接”到“价值重构”的力量,助力了不起的山东IP精准触达全球更多版图坐标,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生态,筑牢应对外部压力的竞争壁垒。

战略实践由点及面、环环相扣。面向国内,“山东创造”通过自主创新推动智能化与绿色化工艺升级,奠定新的价值优势;走出国门,以自贸试验区与共建“一带一路”为抓手,构建更加多元与韧性的供应链网络,为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持续攀升提供坚实支撑。(陈鸣飞)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