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断指再生”到“糖足保肢”:莱芜中心医院手足外科的破茧之路
中国网 2025-07-03 11:04:47

在山东健康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有这样一群医生,他们的手术台既是修复创伤的战场,也是点亮希望的灯塔。手足外科,这个从骨科分支而来的年轻科室,从最初专注于手足外伤的“接骨匠”,逐渐成长为集创伤显微修复、慢性创面攻坚、足踝微创治疗于一体的复合型团队。他们用显微镊夹起的,不仅是断裂的神经血管,更是患者对生活的信心。

从“接骨匠”到“保肢者”的蜕变之路

2013年科室成立之初,墙上的锦旗大多写着“断指再植显神技”。那时的手足外科如同一个高速运转的急诊站,每年上千台外伤手术中,断指、断肢再植占据了大半壁江山。

“记得有位钢厂工人,四个手指被冲床齐刷刷切断,家属捧着浸透鲜血的纱布冲进科室,手都在抖。”莱芜中心医院手足外科主任孙荣涛回忆起初创岁月,眼神里依然透着紧迫感,“我们连续奋战9个多小时,在显微镜下将比头发丝还细的血管一根根吻合起来,最终保住了四个手指。”

这样的场景曾是科室的常态。然而,随着工业安全防护升级和自动化普及,单纯的机械外伤病例逐年减少。2015年,科室手术量骤降,医生们面对空荡荡的病房,第一次感到了危机。“不能被动等待外伤病人,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满足患者更深层次的需求。”孙荣涛带领团队决心将“显微技术”这一看家本领做深做精,寻找新的突破口。

孙荣涛敏锐地注意到,糖尿病足发病率居高不下,许多患者却得不到有效救治。“脚烂了,没法治了”甚至“只能截肢”的错误观念普遍存在。另一方面,糖尿病足患者多为老年人,基础疾病多、病因病理复杂、治疗周期漫长,对医生而言是块难啃的“硬骨头”。然而,患者就在那里,痛苦亟待解决。孙荣涛团队没有退缩,凭借扎实的显微技术功底,毅然接下了糖尿病足慢性创面修复这块“烫手山芋”。

2017年,一位饱受6年糖尿病困扰的患者慕名而来。他行走几十米便小腿剧痛,足趾暗紫冰凉,远端足趾破溃,静息痛更是难以忍受,多方求治无效。经诊断,患者合并严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如不能重建血运,高位截肢几乎是唯一结局。

孙荣涛团队制定了详尽的个性化方案:先全面评估糖尿病及血管状况,最终确诊为血管闭塞导致的缺血性疼痛。目标是“保肢”——如何在尽可能低的位置处理破溃坏死足趾,保住尚未坏死的组织?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横向骨搬运手术”。经家属同意实施后,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成为莱芜地区首例。截至目前,科室已完成糖尿病足慢创综合治疗手术480台,彻底扭转了“糖尿病足只能截肢”的旧观念。

2024年,科室技术版图再次拓展,腕关节镜、踝关节镜手术以及踇趾外翻微创矫正术相继开展,标志着其迈入“手术微创化”的新阶段。以往治疗跟骨骨折,需开16公分大刀口,术后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高发。孙荣涛坦言:“我们做显微修复手术见惯了,不怕,但对病人而言创伤巨大。”如今,通过微创关节镜技术,仅需一个2公分的小切口,患者康复时间大幅缩短。

目前,科室已成功开展40例关节镜诊断与治疗。至此,手足外科成功构建了支撑学科发展的“三驾马车”:手足创伤急诊修复、糖尿病足慢性创面综合治疗、关节镜微创手术。如今,手足外科年均手术量已回升至1500台,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高达45%。

MDT模式:告别“游击战”的医疗革命

“过去治疗糖尿病足像打游击战,”孙荣涛形容道,“内分泌科调血糖,血管科通血管,最后才轮到我们处理创面,病人在几个科室间辗转半个月是常事。”这种碎片化的诊疗循环,直到孙荣涛将武汉同济医院的(MDT)多学科协作模式引入科室,才被彻底打破。

一位糖尿病足患者的救治经历令人难忘:入院时,其脚趾已坏死,按传统思路截肢几成定局。但通过MDT会诊,内分泌科医生精准调控血糖,血管外科医生评估并打通堵塞血管,手足外科医生随即制定并实施创面修复手术。“我们先用血管内治疗疏通堵塞,再进行创面修复,最终成功保住了患者的脚。”这种“一站式”诊疗模式,不仅显著提高了保肢成功率,也极大缩短了患者住院周期。

同时,“快速康复理念”(ERAS)已深深融入科室日常。“以往一个病人可能需要半年康复,现在通过优化方案,1个月左右就能出院回家。”科室还专门设立了加速康复小组,为患者提供从术前评估到术后护理的全流程个性化管理。“有位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地行走,连他自己都难以置信。”

模式转变的背后,是科室医生们坚守“以患者为中心”的初心。“看到患者痛苦而来,微笑而归,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

年轻团队:在显微镜下练就“绣花功夫”

走进手足外科,一股蓬勃朝气扑面而来。科室现有7名医生、12名护士,平均年龄不到35岁。“我们是一支年轻的团队,但也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孙荣涛自豪地说。

为持续提升技术,科室大力鼓励医生外出进修。“每年我们都会派出两到三名医生去国内顶尖医院学习,回来后再把技术传授给大家。”没有显微镜训练设备,他们就自筹资金购买;没有练习材料,他们就用鸡翅模拟血管缝合。“年轻医生们常常利用下班时间练习,一练就是几个小时。”

科室还独创了“得分制”考核机制。“做一台复杂手术能得5分,普通手术得1分,最后按得分考核。”这种公平透明的机制,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现在,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有的擅长糖尿病足治疗,有的在关节镜手术方面颇有心得。”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位医生都有一项过硬的专长,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在这一理念引领下,科室技术水平持续精进,多项技术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从专注手足外伤的“接骨匠”,到勇闯糖尿病足禁区的“保肢者”;从单打独斗到MDT协作;从开放手术到微创精准治疗——山东健康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手足外科用十年光阴,走出了一条坚实的转型创新之路。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为更多患者守护手足健康,点亮生活希望。”这支朝气蓬勃的团队,正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在守护健康的征途上坚定前行。(文/冯是越,图/手足外科提供)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