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阳县文庙街道北关社区,提起田洪兵的名字,居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这位扎根基层10余载的社区书记,不仅是群众眼中的“贴心人”,更是泰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宁阳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的优秀履职者。他用实干诠释初心,以担当践行使命,在社区治理与民生服务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履职答卷。
扎根基层 当好社区发展的领路人
“社区发展是群众幸福的基础,必须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破解难题。”这是田洪兵常挂在嘴边的话。自担任北关社区党委书记以来,他带领社区干部走遍辖区每一户家庭,累计走访调研5200余次,梳理出社区治理、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等6大类32项重点问题。面对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困境,他提出“党建引领、盘活资源、项目带动”的发展思路,将社区闲置房屋、土地等资产资源整合为“资源清单”,创办古楼文化产业园、兴隆市场动“慢”生活圈等产业项目,推动集体企业从3家增至11家,集体资产突破1亿元,为集体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数据背后是日夜奔忙的汗水。在“拆违创卫”攻坚行动中,抢机遇、迎挑战,聚焦目标任务,精心谋篇布局,最终敲定了兴隆市场工程建设项目。在建设初期,为解答居民对市场项目的疑虑,他组织10余场议事会,听取民意、优化方案,最终实现项目落地与群众满意“双赢”。如今的北关社区,已成为省级文明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居民人均年收入增长35%,社区发展底气更足、群众笑容更甜。
心系民生 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人大代表不是光环,而是沉甸甸的责任。”田洪兵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履职的“风向标”。他创新建立“人大代表+网格”工作机制,将辖区划分为5个网格和7个居民片区,每月定期走访低保户、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累计收集社情民意436条,推动解决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养老服务等民生问题127项。
在一次走访中,他发现社区老年人就医不便的问题,随即牵头推动“医疗养老服务进社区”,协调医务人员每周开展义诊,为300余名老人提供健康监测、康复理疗等服务。针对群众反映的物业纠纷难题,他创造性提出“社区+物业+业主”三方共商共建模式,组织成立业主委员会,制定《物业服务公约》,化解矛盾争议58起,物业费收缴率从65%提升至92%,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创新治理 绘就共建共享的新图景
“社区治理不能靠‘单打独斗’,必须凝聚各方合力。”田洪兵以人大代表身份积极搭建共治平台。在社区“大党委”引领下发挥治理“大作用”,吸纳属地单位、社会组织等12家,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调解队等6支队伍,年均开展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活动80余场。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他发动群众参与“楼道革命”,清理杂物300余车,增补施划停车位200个,促使社区环境焕然一新。
面对基层治理中的难点,他善用创新思维破题。他提出“诚信积分管理制度”工作思路,大力推进信用进社区,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信用积分信贷服务,助力解决居民、商户资金难题,以小积分撬动大服务,在推进过程中,协助居民、商户办理贷款500余万元,切实提高居民满意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针对社区防灾短板,他争取资金200余万元,建成应急避难场所3处,组织防灾演练30余次,推动北关社区获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实干担当 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让集体强起来,更要让群众富起来。”田洪兵将乡村振兴与社区发展深度融合。他带领社区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探索“集体资产入股+居民分红”模式,2019年至今共向经济组织成员分红约390万元,惠及2300余人;打造“家门口就业”工程,创办市场管理服务公司、物业管理服务公司、兰欧宾馆、电商公司等11家集体企业,增设保安保洁和客服等岗位,带动家门口就业80余人,为居民年均增收2万余元。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他更注重文化惠民。改造提升社区文化广场,组建秧歌队、书法社等文体团队,举办“邻里文化节”“家风故事会”等活动,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社区先后涌现“五好家庭”56户、“好媳妇好婆婆”32人,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田洪兵始终以“挑山工”精神砥砺前行。他坚持每月参加代表联络站接访,每年提交建议10条以上,推动解决群众关切问题40余项。针对居民区自来水管网跑冒滴漏和高峰期水压低的问题,组织居民召开“现场议事会”,投资30万元,重新铺设自来水管道,彻底解决居民用水问题。特别是居民反映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差的问题,他连续数月对接小区主管单位、协调职能部门,筹措资金50万元,整铺小区路面、整治飞线、粉刷墙面、整修雨污管网等,切实提升居民居住环境和幸福感。
荣誉等身,初心如磐。田洪兵用一串串扎实的脚印、一项项惠民的数据、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诠释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正如他所说:“只要群众需要,我愿做一辈子的‘老黄牛’,为万家幸福拼尽全力!”(刘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