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矫治·呼吸护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成功实现先心病患儿心肺同步管理
中国网 2025-05-26 11:25:48

近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心外科与小儿呼吸科合作成功开展一例高难度“心脏矫治+气道管理”同步手术,为一名罹患21三体综合征合并巨大室间隔缺损、重度肺动脉高压及呼吸衰竭的危重先心病患儿实施多学科联合救治,实现从“救命”到“促愈”的全程管理突破。患儿康复良好,顺利出院。该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医院在复杂先心病综合治疗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精准施术:

攻坚复杂先心,稳定循环基石

患儿病情危重复杂,不仅存在严重的心脏结构异常,还因21三体综合征合并巨大室间隔缺损重度肺动脉高压,并发重症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病情持续恶化。如不及时手术,恐有生命危险。但该类患儿手术风险极高,传统分期治疗已无法满足救治需求,两科室专家团队在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后,确定实施“术中同步干预”方案。

手术中,心外科主任医师訾捷、主治医师张杰凭借丰富经验,在体外循环科副主任医师孙连功的支持下迅速建立手术通路,精准矫正心脏畸形,同时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麟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确保心脏复跳后循环稳定。手术团队紧密配合,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矫治,为后续气道干预争取了宝贵时间。

术中护航:

支气管镜清痰栓,助力氧合提升

由于患儿术前因重症肺炎导致呼吸衰竭,长期气管插管使得气道内痰栓形成,若术后气道阻塞未能及时处理,将极大影响氧合及撤机成功率。因此,心外科与小儿呼吸科术前制定了联合预案,由小儿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刘奉琴、梁燕,护师刘慧娟术中同步行支气管镜气道干预,实现“心脏矫治+气道管理”一体化治疗。

在心脏手术接近尾声时,梁燕副主任医师迅速上台,经气管插管行支气管镜检查,首先排查确认患儿气道无发育畸形或外压软化,镜下可见左右主支气管内附着大量黏稠痰液,部分管腔甚至被塑型粘液栓完全堵塞。梁燕副主任医师立即进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中患儿多次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她沉着应对,反复清理气道直至血氧回升,最终确保了气道通畅。灌洗液同步送检病原学培养,为术后抗感染治疗提供了精准依据。

科室协作:1+1>2

术后患儿安返心脏外科监护室,氧分压稳步上升,血氧饱和度达98%,循环及呼吸功能均显著改善。经过医护团队精心救治,患儿术后成功撤离呼吸机,心肺功能稳定,顺利康复出院。

心外科主任医师訾捷介绍,此前心外科与小儿呼吸科合作,为术后撤机困难患儿进行床旁支气管镜检查与治疗,已成功帮助多例撤机困难患儿。此次手术的复杂在于先心患儿合并气道问题,传统分期治疗可能延误时机。术中同步行支气管镜治疗,是心外与呼吸科室协作的重大突破。

小儿呼吸科陈星主任表示,气道管理是心脏术后康复的关键环节,主动干预比被动抢救更有意义。不同于以往术后出现问题时才进行气道干预,心外科与小儿呼吸科在术中合作,将支气管镜治疗前移至手术环节,从“术后补救”升级为“术中预防”,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跨越。

心外科团队以精湛技术解决心脏畸形问题,小儿呼吸科的术中气道干预则有效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两者深度融合,不仅提高了撤机成功率,更缩短了重症监护时间,为患儿争取了最佳预后,产生1+1>2的效果。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医院在多学科协作救治复杂先心患儿领域迈上新台阶。未来,“心脏-呼吸”一体化协作模式将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危重先心病患儿,为围术期安全提供更强保障,惠及更多危重症患儿。(来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