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头三个月,中石化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稠油开发又传喜讯——生产稠油17.41万吨,同比提升0.24万吨,注汽量同比减少6.6万吨,油汽比提高了0.06。
滨南采油厂稠油涵盖了从普通稠油到特超稠油的所有种类,是胜利油田最早实施蒸汽热采的稠油油田,也是滨南厂原油生产的主阵地。滨南厂厂长姚秀田认为,“滨南厂稠油的突围,对胜利油田的稠油开发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
从1984年投入开发以来,经过平均13个轮次的“吞下高温蒸汽,吐出原油和水”的开发后,油藏变得“有汽无力”,甚至个别区块“奄奄一息”。
究其原因,高轮次吞吐带来地层能量不足出油少;相当于油井脊椎的套管受高温高压、冷热交替影响损坏逐年增加,造成储量失控;多个油层合注合采,有的“出工不出力”,有的成为蒸汽“逃逸”的通道。
进入“十三五”后,滨南厂稠油年产量从一路下跌至2022年的63.2万吨。技术人员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得产量从2023年触底反弹增至66.7万吨,但多层合采、井底解堵、增能降黏等系统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治。
油藏各不相同,层间各有差异。“开发就是找差异”,姚秀田认为,找到了差异就找到了调整方向。“老路子既走不通,也不可持续。”地质所开发三室主任刘方方说。
没有动用不了的油藏,没有开发不好的油藏,只有解放不了的思想。滨南厂技术人员根据差异明确了稠油开发的管理和技术突围方向,推动高效开发和效益稳产。
管理上,一是针对稠油主力单元采出程度低的现状,滨南厂把阵地从未动用的低品质油藏转向优质老区,通过优化新井结构提高贡献率。2024年,投产新井121口,平均日产油同比提高1.5吨。
二是针对多层合注合采带来的弊端,技术人员在井网重建的基础上细分层系,向单层精准注汽转变。截至目前,共实施118井次,单井平均日增油2.2吨,减少优化注汽量635吨。
三是由之前的单一技术措施向复合措施协同转变,形成一系列技术体系,单井平均日产油增加1.6吨、费用降低11.8万元。
技术方面,通过剖析不同油藏层系的开发难点,技术人员攻关形成了差异化分层开发技术体系。
单83-014区块纵向上分为三个层系,技术人员对该区块老井单83-斜055井的一个未动油层实施改造后,日产油从0.6吨提高到7.8吨。
单10块老区纵向小油层多,多个油层一起采油,导致有的油层不出力。技术人员单独采不出力油层的油,5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油4.3吨。
差异化开发带来增油降本的双突破。2024年至今,滨南厂平均单井日增油2吨、注汽量降低1200吨。2024年,稠油产量比上一年增加5.4万吨,减少蒸汽15.5万吨(庞世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