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济南召开“鲁医健康说”健康知识发布会之健康体重管理主题,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张军;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董振华;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兼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李玲,就健康体重管理回答媒体朋友提问。
媒体提问:
目前济南市的超重和肥胖的总体趋势如何?肥胖对健康有什么危害?济南市如何实现健康体重管理与慢病同防同控?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张军回答: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当前国际上用体重(质)指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MI值(Body Mass Index)诊断超重和肥胖。我国建议采用24.0 kg/m²≤BMI<28.0kg/m²诊断成人超重,BMI≥28.0kg/m²诊断成人肥胖。以BMI体重指数计算,人群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济南市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9.85%,肥胖率为22.70%,较2013年分别上升8.15%和6.70%;BMI均值由24.95kg/m²增至25.53kg/m²;从性别看,男性显著高于女性,流行特点与山东省整体情况一致。
四大慢病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空气污染和吸烟引起,但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风险增加均与超重肥胖显著相关。2025世界肥胖报告显示,2021年慢性病造成全球可避免健康损失1.61亿成人年,其中27%可归因于超重肥胖。
超重肥胖从1990年中国居民死亡主要危险因素第18位,已经上升到2021年的第8位。2025世界肥胖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有超过1700万70岁以下人口死于慢性病,其中1100万例死亡归因于可避免的风险因素。在这些可预防的过早死亡案例中,超重肥胖作为致病因素占比15%。对某些特定慢性病而言,这一比例更高,例如2型糖尿病,55%的可预防过早死亡与超重肥胖有关。
遏制超重和肥胖流行,是降低重大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式,济南市坚持“防治结合、关口前移”策略,将健康体重管理纳入慢性病防控体系,推动超重肥胖与慢性病同防同控。
一是与健康济南行动融合推进。目前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已纳入健康中国行动,济南将健康体重管理与“健康济南”慢性病防控专项行动同部署、同落实、同评估,实现健康体重管理与“四大慢病”防控措施相互呼应、协同增效。
二是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融合推进。以“三减四健”为核心,实施减盐防控高血压等专项行动,积极营造健康体重管理社会支持性环境,多部门协作推进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健康单位建设,推广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三是与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融合推进。目前济南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覆盖率已达92%。在示范区加强健康科普和宣传倡导,提升全民健康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提升健康体重管理效能;覆盖全人群生命周期,实施重点人群健康体重达标行动。
四是加强监测评估与长效管理。开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重点人群监测等,夯实数据基础,对流行态势、干预措施效果等进行评估,为健康体重管理和慢病防控提供科学高效的技术支撑与循证依据。
媒体提问
普通市民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如何制定合理的健康体重管理方案?其中医疗机构发挥什么作用?
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董振华回答: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健康体重管理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础。对普通市民来说,第一步要建立科学认知。通过权威渠道了解体重测量相关指标,明确自己的理想体重和减重百分比。建议3到6个月减掉体重的5%到10%,分解成小目标,每周减重不超过0.5到1公斤,每月2到4公斤。第二步制定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饮食方面:建议均衡饮食,控制总热量,每天制造300到500千卡的能量缺口,用“211餐盘法”,每餐蔬菜占1/2,优质蛋白(鱼虾蛋豆)占1/4,主食占1/4。运动方面:建议每周三次抗阻训练,加每周五次有氧运动。可以从“微运动”开始,比如站立踮脚、贴墙站马步。每次2分钟,运动12到15分钟。重点在于培养可持续的运动习惯。
当您遇到平台期或健康体重管理执行困难时,请记住医疗机构始终是坚强的后盾——我们既有精准的评估手段,也有专业的技术支持。首先我们会进行体成分分析、代谢功能检测,筛查肥胖背后的潜在病因(如胰岛素抵抗、甲状腺问题)和可能的合并症。针对不同体重基数人群的减重需求,科学地设定合理、可达成的目标,根据不同减重方法能达成的减重百分比,个体化的选择减重方式。比如调整生活方式能减体重的2%到5%,处方性的营养膳食干预能减掉体重的5%到10%,肠促胰泌素类的药物能减掉体重的5%到25%,减重手术能减掉20%到35%。根据患者的减重需求,提供“一人一策”的解决方案。另外,体重管理门诊通过整合内分泌科、营养科、减重外科、肠菌移植科、心理科、中医科等多学科力量,为患者提供全周期的动态管理。
健康减重不是与身体对抗,而是学会与身体合作。在此建议市民把健康体重管理纳入常态化健康管理,每年进行一次专业代谢评估,共同筑牢慢性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媒体提问:
儿童青少年肥胖现象日益突出,请问,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如何平衡体重控制和生长发育之间的矛盾?
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兼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李玲回答: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日益突出,这与饮食、运动、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儿童青少年的体重管理不能简单照搬成人节食、用药等方法,我们要充分考虑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这一特点。我们的目标是“减脂不减发育,控能不控营养”。
首先要合理膳食,控制能量。饮食结构以低脂肪、低糖、降低热量为原则,保障食物种类多样化,每天摄入12种以上,每周25种以上不同种类的食物。三餐饮食均衡,减少精致碳水,强调全谷物、薯类、杂豆等碳水的使用,提供适量鱼、禽、蛋、瘦肉及豆类等优质蛋白,足量丰富的果蔬,尤其是深色蔬菜,保证乳类摄入。
二是要规律进餐,科学选择零食。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晚餐勿过晚,建议在晚七点前吃完晚餐,晚餐后除了水,不再吃任何食物。调整进食顺序,按照“蔬菜→肉→主食”的顺序进餐。少吃或不吃油炸、甜食等高能量食物。选择干净卫生、营养素较高的食物作为零食,如新鲜蔬果、原味坚果、奶等。减少快餐食品,避免进食时看电子产品等不良饮食行为。
三是积极运动,贵在坚持。适当运动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建议从小运动量开始,逐步达到每天60分钟以上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以户外、有氧运动为主,可利用碎片化时间练习,每次不少于10分钟的连续运动达到总运动量。每周至少3天强化肌肉力量及骨健康的高强度抗阻运动,达到挥汗如雨、气喘吁吁的程度。减少静态行为,每天视屏时间少于2小时,并养成长期运动的习惯。
四是充足睡眠,乐观积极。睡得好,孩子才能长得好,体重控制也更有效。6到12岁儿童每天睡眠时间为9到12小时,13到17岁儿童青少年为8到10小时。要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最后,体重管理需要进行定期监测,建议每月测一次身高和晨起空腹体重,做好记录,观察变化趋势,根据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管理的核心是通过科学饮食、规律运动和良好生活习惯,实现孩子健康减脂的同时,保持正常生长发育。(来源:济南市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