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首届人工心脏护心日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中国网 2025-04-28 16:57:16

4月27日上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齐力护心,鲁韵新生”首届人工心脏护心日启动仪式在齐鲁医院齐鲁楼成功举办。

此次活动旨在加强医患交流,提高医院及社会各界对心衰患者的关怀与支持,提高公众对人工心脏技术的认知,让更多心衰患者看到希望,推动人工心脏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

人工心脏是一种使用机械或生物机械手段部分或完全替代自然心脏给人体供血的辅助装置,主要用于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当心脏无法有效泵血维持生命时,人工心脏将辅助或完全承担泵血功能,为患者争取生存时间,甚至成为部分患者的长期治疗方案。

本次启动仪式,齐鲁医院邀请了11位在本院接受使用人工心脏的心衰患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出席活动并致辞,心血管内科主任张澄参加活动并讲话。血管内科副主任杨建民主持活动。心外重症监护室主任翟茜、心血管内科林宗伟主治医师、超声心动图亚专业刘艳副主任医师等多学科MDT团队成员及人工心脏患者和家属40余人共同参加。

活动期间,患者及家属们与医护团队就术后康复进行了交流沟通。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林宗伟向患者及家属们进行了全方位后期管理指导,包括日常生活、用药等方面。

马明国(化名)是齐鲁医院第一位尝试使用人工心脏的患者。从2012年患上严重的心脏疾病后,十年间,他每天都在憋气中度过。直到2022年,在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杨建民及其团队的努力下,马明国成功植入人工心脏。术后三年到现在,马明国恢复越来越好,杨建民见到他第一眼就笑着说:“胖了啊。”

2023年7月2日,郭士忠(化名)在齐鲁医院完成了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确诊为严重心衰前,“一直感觉胸闷,睡觉不能平躺,连续咳嗽,分泌物有血丝。”郭士忠说。经过齐鲁医院医护团队的专业评估和建议,家属反复考虑后决定使用人工心脏。“当时肯定有顾虑,就怕钱花了人没了。”他说。

术后,郭士忠感觉跟正常人没什么两样,“无非就是背着个东西有点重以外,感觉挺好的。现在日常生活都正常,体力活什么的都能干,单手提个五六十斤,六七十斤都可以。”

在术后家庭护理方面,“出院后就服用抗凝药物,一天一片。家属就帮忙消消毒,换换纱布,有时候自己就能办了。”郭士忠说。

“我们现在一共做了14例,恢复都比较好,最大的72岁,最小的39岁。建议大部分患者严格把控适应症,尽早评估人工心脏植入条件,对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是有帮助的。”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林宗伟说。

“我们是国内比较早成立人工心脏多学科门诊和难治性心衰专业门诊的,2024年9月29日,也是全国第一个成立人工心脏协作组的,希望通过推广我们齐鲁医院的这种模式让更多患者得到更全面的救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杨建民说。

近日国家医保局编制印发了《心血管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本次《心血管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适应第三代植入式“人工心脏”手术收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新增“心室辅助装置植入费”“心室辅助装置取出费”“心脏植入式装置适配费”等价格项目,分别解决手术植入、手术取出、术后调试等医疗服务计价收费问题,有助于“人工心脏”植入在临床的推广。

未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将继续致力于人工心脏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为更多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带来生命的曙光,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治疗水平不断提升。(冯是越)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