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正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
“通过价值引领与实践创新融合,培养既具备企业家精神又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建设者。我们更关注学生的获得感,让学生在价值选择时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孔庆荣表示,以改革创新为主基调的“大思政”,正成为引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未来走向的坚强基石。
聚势谋远 开创协同育人新局面
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的立体化育人体系,犹如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抓好一个点牵动一个面。最初的“一盏灯”和“一个点”从哪下手,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教育在助力学生技能成才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灵成长,要让同学们在山外的求学生涯‘不虚此行’,去书本之外见识更广阔的天地,遇见更美好的人生。我们将多维度、深层次构筑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作为构建协同育人系统化实施路径的底层逻辑。”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文君表示。
在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思政元素深度融入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思创流动课堂”与全环境育人有机融合,学校持续九年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思政课程+流动课堂+双创教育”三位一体的思创融合育人模式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首先是课程体系的交叉重构。
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学校将“守正创新”的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在《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分析》等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嵌入“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国货品牌崛起”“传统文化复兴”等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商业价值观、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教学方式上,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形式,分析“东方甄选助农直播”等案例,讨论“利润获取与社会责任”的平衡等问题。
依托日照特色农产品“五莲国光”苹果,学校积极联合五莲县苹果农业合作社、五莲县小国光果树协会,让学生直接参与苹果种植、采摘、包装设计、依托学校“呆呆购”电商销售平台进行短视频营销、直播带货,积累创业实战经验的同时,帮助当地农户增产增收,切身体会电商助农带来的成就感与责任感。
学校获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总决赛特等奖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融合。
学校面向大一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家国情怀”、艰苦奋斗融入创新创业课程,在教学环节上增设“延安精神与创新创业”“华为技术突围”等专题,重点强调创新创业的社会价值。邀请退役军人创业者、乡村振兴带头人来校分享成功经验,讲解如何用商业解决社会难题。
作为学校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之一,“金知万里行”以“惠民宣讲+艺术表演”的创新模式,开展“五进”金融知识宣讲和防诈骗宣传教育。自2020年立项至今,学生志愿者的公益足迹遍布日照市22个社区和村庄,累计开展志愿服务357次,100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其中,受益人数达7000余人次,以青春之力筑牢金融防诈骗堡垒。该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创新铸魂“我的未来我做主”
见到国际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宋文涵时,她刚结束一场读书分享会,在会上现身说法,与学弟学妹们展开了关于“过程和结果”的探讨。“盲目追求结果不可取,我们只要把握住过程,‘结果’就是顺理成章的收获。”
通过大一创新创业课程训练,宋文涵掌握了组建团队、分工协作的要领。迈进大二,宋文涵盯上家里的酿酒工坊,在双创老师的帮助下组建柔雅精酿团队,并于2024年6月注册成立日照酒界精酿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致力于兼香型白酒酿造新技术开发。
作为团队负责人,宋文涵传承古法制曲技术,团队成员专业多元,获得多项成果。其“85253”酿造技术融合多香型,提升酒质、缩短陈酿时间等;首创多项技术解决原料、出酒率、陈酿周期等难题;打造一站式服务体系把控酿酒质量与效率。有酒窖、种植基地保障,业务拓展至多地,带动480余人就业。在“建行杯”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柔雅精酿——新型“85253”酿酒工艺开拓者》项目摘得银奖。未来,她将继续带领团队深耕白酒酿造工艺,助力白酒产业提质增效。
曲嘉月同样来自国际商学院,她从小目睹乡亲们栽种被誉为“补药之王”的细毛山药,然而一直以来,优质种苗短缺和种植技术落后,是制约细毛山药产业发展的瓶颈。“就是想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乡亲们多赚点钱。”曲嘉月笑容恬静,长发微卷,言语间却藏不住一腔青年人朝气蓬勃的壮志豪情。
组建起一支15人项目团队,几经调研攻关,“药苗精育”团队运用不继代细毛山药种苗脱毒技术,显著提升了该品种山药的抗病性、成活率和种植效益,实现山药高产优质,不断提升细毛山药的种植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帮助村民增收580万元。以曲嘉月为项目负责人的《药苗精育——国内不继代细毛山药种苗脱毒技术领航者》,在“建行杯”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一举斩获金奖。
学校推荐的《药苗精育——国内不继代细毛山药种苗脱毒技术领航者》获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
“喜欢打比赛”的宋文涵和“校党史教育馆讲解员”曲嘉月分别获得2023-2024学年度国家奖学金。
“每每由我引领大家共同回顾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就会进一步加深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和对党的伟大事业的无限自豪。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信念。”曲嘉月表示,通过大赛磨练,“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让她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的感悟,“毕业后我想做个大学生村官,继续和乡亲们一起,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就业视域与产教融合生态圈相连接
与曲嘉月不同,宋文涵瞄准了一家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从探索、模拟,到实战、运营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我从中找到了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
在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创新创业工作已形成了“三进三融合”教育体系:三进即创业知识进校园、创业方案进大赛、创业实践进课堂,三融合即专业创业融合、教育实践融合、校内校外融合;构建起“顶层设计、队伍建设、以赛促建、融合发展、过程指导”的“五维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为大一年级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尽早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时、学分和教学计划要求,将线上+线下、通识+专业、思政课程+创新创业+社会责任感有效衔接。”该校就业创业中心主任助理董霞介绍。
不久前启用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在1500平米的场地中创新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设置职业生涯认知区、AI面试赋能区、职业素养训练区等九大功能模块,配备“百事通”导览机器人、职业能力测评系统、智能减压舱等先进设备,打造“规划—提升—对接—跟踪”闭环服务体系。
学校启用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
这无疑是学校应对当前严峻就业环境的有效举措,可以助力更多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找到理想的职业发展方向。
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5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突破1200万,研究生毕业人数将达到120万左右。要想更好地契合需求端、就业市场的新变化、新需求,势必要显著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而驱动应用型高校就业工作的更高质量发展。
对此,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管理制度16项,涵盖孵化基地运行管理、大学生创业项目管理、创新创业学分置换、休学创业、大赛奖励等内容,构建起良好的创新创业保障体系。
依托专业群建设,学校为外语学院搭建平台,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行企校”三方联动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高层次、技术型、综合型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创造条件;为国际商学院对接“呆呆校淘”“瑞幸咖啡”等项目,使学生融入项目的运营全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思政教育像是无形的翅膀,决定学生能走多远,创新创业教育则是有形的翅膀,决定人生高度。”周文君说,从学生需求出发,思与创同向而行,最终会体现在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择业观与职业素养上。
近日,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再传喜讯,学校获批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标志着学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育、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再上新台阶,也为学校在多元化思维引导下优化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提供更多可能。“我们将切实发挥出1+1>2的实际成效,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富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杨宜丰表示。(陈鸣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