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四周年 起步向未来⑦|千亿产业崛起!新能源汽车产业托起“工业强市”增长极
中国网 2025-04-24 15:35:34

汽车制造业,这一现代工业体系中的璀璨明珠,近年来迎来了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泉。

济南起步区在获批设立后,四年间致力于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成功招引落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项目,助力济南按下工业强市快进键。

在济南比亚迪总装车间,60秒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整个产线正满负荷作业。与之相邻的二期项目正加快建设,年内有望投产,预计全部建成后将带动直接就业超3万人。

作为起步区“3+1”主导产业的龙头项目,比亚迪济南基地总投资150亿元,规划占地超500公顷,已建成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厂房,以及电机、电动总成、空调、车灯等核心零部件生产车间,是济南起步区投资规模最大、示范引领最强的重大产业项目之一。

从项目供地到首台整车下线,再到二期加速建设,仅用时11个月。此后两年间,比亚迪济南基地的产能不断爬坡,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关键引擎。

2023年,比亚迪济南基地迎来了其首个完整生产年度,年产能高达24万台,充分展现了企业蓬勃的发展势头。进入2024年,比亚迪集团更是定下了360万辆的销量目标,前11个月便已销售374万辆,预示着产能的新突破已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比亚迪济南基地的车型阵容也在不断壮大。

今年3月,基地迎来了第700万台新能源汽车的下线,车型为腾势N7,标志着基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又一里程碑。目前,除了腾势N7,基地还批量生产了元plus、海豹06 DM-i、宋L等多款车型,较去年实现了翻番的增长。

随着产能与车型的双重提升,比亚迪济南基地在起步区的产业龙头地位日益凸显,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在全国新能源汽车版图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一环。

为护航比亚迪成长,起步区成立专门服务专班,实行“一周一调度”工作机制,集中力量推动项目签约落地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创新土地拍卖模式压缩10天公示期,创下产业用地征供纪录;建立全生命周期“一类事”服务机制,整合31个办理事项和8个增值服务,实现办理时限平均压缩比48.05%,最大压缩比92.30%。

“我们梳理了比亚迪200余家配套企业信息,成功推动部分供应商在起步区落地生产线,助力其做大做强;同时我们密切跟进企业生产经营,协助其开展招工工作,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并指导其建立工会组织,保障了企业安全稳定运营。”起步区产业促进部副部长潘兵表示。

如今,比亚迪济南基地产能仍在持续提升。不断攀升的产能背后,还与智能化生产密切相关。

据比亚迪济南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济南基地通过OTD与MES系统深度协同,实现产线动态重组与多车型柔性共线;运用AI机器视觉构建三维质量防线,推动产品检测从人工判定向智能识别的范式转变;通过TMS物流中枢与AGV集群的动态调配,打造物料精准流动的智慧脉动网络;依托RFID技术构筑全要素数据链,实现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全生命周期溯源。

目前,该体系已经形成“智能感知—柔性制造—数字管控”的闭环,树立汽车智造新标杆。

随着比亚迪济南基地的发展壮大,一批产业链项目也纷纷落地起步区:

在济南国际招商产业园起步区片区,总投资50亿元的比亚迪智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项目已竣工并投入试运行。该项目将专注于生产高压线束、电源电控、电驱总成等核心零部件,进一步强化了比亚迪在智能车领域的产业链条。

在济阳区济北街道,东风李尔汽车座椅有限公司的车间内也是一片繁忙景象。这家以生产汽车座椅总成为主的企业,目前主要为比亚迪海豚提供配套,年产能达到几十万个座椅,有效满足比亚迪的生产需求。

围绕比亚迪济南基地,周边区县已落地10余个配套项目,涉及半导体、座椅、轮胎等众多零部件领域。据统计,山东地区已有近400家本地供应商和配套企业与比亚迪建立了合作关系,区域协同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显著提升。

在这里,一条涵盖整车制造、核心部件、技术创新的完整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使得济南起步区成为仅次于比亚迪深圳总部的完整生产基地。

除了比亚迪项目,起步区在光伏、氢能产业领域同样成果丰硕。

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山东能源钙钛矿光伏电池、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等龙头企业项目相继落户。

其中,爱旭一期投产下线了我国长江以北首个BC电池组件;山东能源钙钛矿光伏电池项目成为北方第一条落地的100MW中试量产线,并成功申报山东省科技示范工程;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氢腾”燃料电池成功应用于南极秦岭站新能源系统。

从黄河岸边的智造高地到全国新能源产业标杆,这些优质项目为起步区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根基,助力千亿产业强势崛起,也推动起步区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前行。(陈鸣飞)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