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曲阜自古就是一块神奇之地,三皇五帝、夏商周都在此留有古老的印记,因至圣先师孔子更是傲立世界东方。当今的济宁曲阜被称为“东方圣城”,孔庙、孔府、孔林“老三孔”仍是当之无愧的城市名片。其实,除了“三孔”,这座古城还有很多厚重的历史……
从人潮汹涌的“三孔”向东行进约2公里有一座庙宇,静静矗立,仿若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目睹了风云变幻、朝代更迭,这便是周公庙。周公庙祭祀的是孔子最崇拜的偶像、宗师——周公姬旦。从西周时期的鲁国太庙开始,这里已延续3000年,成为东方祭祀周公姬旦的神圣殿堂,也是儒家学说诞生与传承的文化摇篮。
周公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辅佐周武王完成大业,在周武王去世后,又尽心辅佐年幼的成王,平定了管蔡之乱,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局势,完成了周朝的大一统。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化创造者,他制礼作乐,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奠定了周王朝八百年基业,也为后世儒家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尚书大传》将周公的功绩归纳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其中“三年践奄”与曲阜有直接关联。曲阜古地为奄,商朝曾建都奄,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商奄老势力曾配合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后就有了三年伐奄,周灭奄后以奄为封地与周公建立鲁国,周公成为鲁国的开国始祖,后尊为“元公”。周公因辅佐成王不能赴鲁就任,其长子伯禽替父就“封于少昊之墟”,列各诸侯国之首,享有特权。周公去世后,《礼记·祭统》载“周公薨,成王赐鲁以天子之乐礼之,立太庙”。此外,《左传·昭公二年》也有相关记载,晋国执政大臣韩宣子来鲁“观书于太史氏”,见到《易象》《鲁春秋》,感慨“周礼尽在鲁矣”,从侧面反映了鲁国因成王赐礼而拥有天子之乐、立太庙等特殊待遇。周公无疑是那个时代厉害的大人物、一颗璀璨明星。
鲁国作为周公的封国,在当时的政治文化格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祭祀周公,鲁国在曲阜建立了太庙,这便是周公庙的前身。鲁国太庙从建成的那一刻起,就承载着特殊的使命。它不仅仅是一座祭祀祖先的场所,更是鲁国的精神象征,代表着鲁国与周王室的紧密联系,是周公开创的文化传统在东方的传承地。西周时期,太庙的祭祀仪式庄重而神圣。每至重要节日,鲁国的国君和贵族身着华丽的礼服,带着丰盛的祭品,怀着敬畏之心步入太庙。在悠扬的古乐声中,香烟袅袅升腾,他们向周公姬旦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祈求祖先的庇佑,同时也在传承和践行着周公所倡导的道德与礼仪规范。此时的太庙,是鲁国的精神核心,是周文化在东方传播的一片精神净土。
天降大任,斯人必有传承。周公去世约500年,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诞生在了鲁国这片文化沃土。孔子自幼便对周公的事迹和思想耳濡目染,他推崇周公,赞叹“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周公成为他心中的偶像和精神寄托,老年时还期待与周公神会。“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面对的是一个已经礼崩乐坏的时代,一生致力恢复周礼,“入太庙,每事问。”他深入研究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从周公那里继承了许多思想学说和思想火花。而鲁国太庙,作为周公思想的传承之地,也在无形中为儒家学说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他将周公的“尊尊亲亲”、“敬德保民”、“礼”、“仁”、“孝”的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提出了“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孝悌”、“和为贵”等重要思想理念,逐渐形成了儒家学说的雏形。整部《论语》“德”字出现了40次,从头至尾体现着周公的德治思想。可以说,没有周公的思想奠基,就没有后来儒家学说的诞生。
孔子后,社会动荡不断,朝代更替,曲阜周公庙在历史风云中飘摇,历经苦难,有破败,有搬迁,有重建,但周公的故事、思想、精神依然得到流传、传承、复兴。后人对周公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推崇。孟子首称周公为“古圣人”,与孔子并论,荀子以周公为大儒,唐韩愈提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的统序。到了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这是周公庙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宋真宗赵恒追封周公为“文宪王”,并在鲁国太庙的旧址上重建庙宇,正式命名为周公庙。这次重建,是对周公功绩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儒家文化的大力弘扬。在随后的岁月里,周公庙又经历了多次重建和修缮。金代、元代、明代、清代,每个朝代都对周公庙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维护和扩建。每一次重建,都是对周公文化的一次重新诠释和传承;每一次修缮,都凝聚着人们对周公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些重建和修缮,让周公庙得以保存至今,还使其融合了不同朝代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形成了如今独特而丰富的建筑风貌。
现在的周公庙占地75亩,四周红墙环绕,现存三进院落,院内桧、柏、楷、槐古树森然,经天纬地坊、制礼作乐坊分列两侧,成德门、达孝门依次递进,元圣殿内供奉着周公姬旦的塑像,他面容慈祥,目光深邃,坚定威严;殿内正中上悬“明德勤施”横匾,东山神龛塑有伯禽像,西侧为伯禽仆人“金人”塑像(院内有“金人铭”碑,上刻周公嘱咐伯禽做人处事的政治智慧,其中谨言慎行、防微杜渐、淡泊名利、虚怀若谷等告诫在当代依然有借鉴之处)。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周公庙的保护和修缮,2013年周公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当我们踏入周公庙,依然能够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周公庙建在曲阜城的东边最高处、鲁国故城的中轴线上,与西边宏大的孔子庙尊尊有别、呼应有序、一脉相承,体现着鲁文化的底蕴、质感、高度与尊严。3000年的周公庙穿越古今,静静地守望在那里,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前行探索之路……(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