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大桥组团都市阳台片区北侧,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车辆穿梭,济南市重点民生工程之一——济南起步区综合医疗项目正处于地基基础施工阶段,预计将于今年6月正式冲出正负零。
该项目以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综合医疗服务为保障,整合市妇幼、市儿童、市眼科、市口腔、市皮肤防治、市民族六家医院,建设一所“6+1”整合型综合医疗中心,致力于打造成为集医疗、保健、科研、公共卫生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疗中心。
无独有偶。日前,山东(济南)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现场推进会在济南起步区召开,项目建设同步启动。实训基地项目位于济南起步区太平街道,以“智能仿真+高端制造”为核心特色,规划建设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工程、航空技能等九大实训中心,全面覆盖智能制造与现代服务重点领域。
作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实训基地将立足济南、辐射全省,通过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破解传统实训“进不去、看不到、动不了”的痛点,为山东省“新工科”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从“一纸规划”绘蓝图到“多点开花”抓实干,放眼济南起步区,一批重点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挺立在798平方公里土地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投身这片热土,共同见证着济南起步区日新月异的变化。
迈进“五年成形”最后一个完整年份,济南起步区聚焦“谋划储备、过程管理、要素供给、力量整合”,全要素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目前,随着济南市博物馆新馆、太平水质净化及再生水厂工程等4个全省春季集中开工项目按期开工、进入顺利实施阶段,济南起步区今年计划新开工的100余个项目全面启动,按照“建立项目台账和甘特图、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紧盯关键环节确保按期完成”的工作要求,逐一明确项目开工前拿地、手续办理、开工纳统等关键时间节点,每周调度项目进展、协调解决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济南起步区抓实抓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抓好过程管控,强化要素保障和政策性资金争取,全力保障项目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部长牟晓丽表示,围绕“立项”和“开工”两个关键节点,优化“1+2”项目管理服务机制,促进横向协同、纵向联通,全力推进项目快建设、早投产。
一方面,围绕新能源车、光伏和会展等重点产业,起步区坚持“龙头牵引、强链补链”,全力支持链主企业做优做强,加快完善上下游企业配套,形成高能级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发展未来产业,高水平编制出台《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发展规划》《起步区未来产业发展及山东未来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指引。
随着产业升级逐步推进,济南起步区已进入大规模项目建设与城市功能塑造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发展并举,着重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
为此,济南起步区创新了从规划到行动、到招引的产业发展路径和从“给政策”到“给机会”的转变模式,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高效太阳能电池、氢能源等新能源研发与应用为主要业态的大制造产业,目前产业规模已达上千亿元。
“今年以来,起步区重点加快建设都市阳台二组团等‘地热能+’项目,构建H型骨架电网,启动500千伏先行变电站和220千伏萃青、北起等变电站建设,光大环保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等项目并网运行,年发电量约4.3亿度,带动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75%以上,新能源利用率显著提升,创建智慧能源新示范,打造起步区绿色经济新增长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单波表示,在绿色低碳理念引领下,起步区已有11个项目被列为山东省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创建项目。2024年起步区获批全省唯一综合智慧能源试点、全市唯一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试点示范叠加突破。
今日的济南起步区,处处是景,步步见绿,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三级网络,形成内外衔接、区域联动的城市绿道体系;12条绿色公交线路高效运行,首批56辆搭载起步区产氢能电池的商用车上路运行,氢能无人机、氢能助力车完成研制;一批集加油、加气、加氢、充换电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供应点建成投用,城市绿色场景愈加丰富。
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创造“起步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济南起步区正朝着建设的“未来之城”阔步前行。(陈鸣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