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人潮玩创享会” 首期活动在济南成功举办
中国网 2025-03-24 15:05:48

2025年3月23日,由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山东省医学伦理学会康复医学分会与泉·学术花房联合主办的“守艺造境——非遗人潮玩创享会”首期活动在济南植系初色成功举办。活动以“非遗传承与创新”为主题,通过学术研讨、技艺展示和互动体验,从而使非遗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实现深度融合。

活动现场,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非遗研究学者李云飞与五位非遗传承人——高裕杰(砂陶烧造技艺)、刘东东(压花艺术)、刘奇(古瓷修复)、胡思凤(泰山剁花绣)、梦洁(草木染)等,分别从各自领域角度,探讨分享了非遗保护的意义、创新路径及年轻一代的参与方式。李云飞特别强调:“非遗是记录历史的变迁,是情感的纽带,它们并非静态遗产,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实践体系。”她结合自身经历,将实用性与审美结合,推出了个人旅行手账,践行“生活即艺术”的哲学,并鼓励年轻人以爱好驱动探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结合,赋予非遗新的生命力。

此次活动主持人和学术花房品牌创始人韩丹表示:“非遗并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活化重生。”她认为,真正的非遗传承“不是博物馆式的标本保存,而是在创新中让它们获得呼吸的空间,创造出新的生命形态”。“非遗传承的本质,是让传统技艺成为滋养未来的养分,在创新中完成文明的永恒轮回”。她说,学术花房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通过跨界合作探索非遗活化路径,此次创享会正是其“学术+艺术+生活”融合模式的一次实践。

山东省医学伦理学会康复医学分会会长崔良波从艺术疗愈角度,深刻阐述了非遗文化与意术疗愈的关系。他指出:“艺术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疗愈,是心灵的滋养和影响”。他结合分会一直秉承的“校家社协同育人”理念,提出非遗传承需关注情感联结与精神共鸣,通过艺术表达实现文化认同与心灵治愈。

此次活动吸引了许多高校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在互动环节中,学生们积极提问、分享观点,展现出对非遗传承的浓厚兴趣。特别是手作压花制作环节,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学生们在非遗传承人东东的指导下,亲手制作压花作品,亲身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这种沉浸式体验,更激发了年轻一代的对非遗传统文化的认同。

此次创享会,通过“学术+艺术+生活”的跨界融合,为非遗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主办方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多元合作模式,借助数字技术构建传承体系,通过创新实现文化内核的当代转译,推动非遗在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吴晗)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