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渐消,在山东省宁阳县松园社区的网格驿站前,几位老人正有序排队。“大爷,您最近感觉怎么样,有头晕的情况吗?”巡诊台值班医生宁仲佩一边熟练地为许怀玉大爷测量血压,一边关切地询问。经过一番仔细检查和综合评估,宁医生很快给出了专业建议和治疗方案。“现在下楼就能看病,也不用排队挂号,真是方便!”许大爷满脸笑容地说道。
这温馨的一幕,是宁阳县深入开展社区养老医疗精准服务的生动写照。在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如何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养服务,成为衡量民生福祉的重要标准。宁阳县积极探索实践,以党建为引领,从多方面发力,构建起完善的社区医养服务体系。
优化医养服务阵地是宁阳县推进医养融合的重要基础。宁阳县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对所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升级改造。不仅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提升治疗水平,还把41处医疗巡诊台设立在小区网格驿站,安排家庭医生定期坐诊巡诊。同时,在全县精心打造2处功能齐全的医养服务中心,提供更全面的医疗和养老服务。这些举措协同发力,使得“15分钟社区医养服务圈”逐渐成型。
服务阵地建好了,服务团队也得跟上。在社区服务中,社区工作者发挥着重要作用。宁阳县开展社区工作者“扎根”行动,全县社区工作者全部下沉网格担任网格员,他们定期走访居民,尤其是独居、空巢和失能半失能等特殊人群。
一大早,文庙街道河滨社区网格员柳园园就敲响了独居老人路兴荣的家门。“路大娘,我来看看您,最近身体怎么样?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柳园园亲切地问道。从路大娘家出来后,她又匆匆赶往下一家。柳园园说:“只有走进居民的家门,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门。这些特殊人群需要我们格外关注,多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截至目前,宁阳县社区工作者已走访老年群体2万人,收集医养服务需求8000余条,并为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为特殊群体提供“一类一人一案”服务。
与此同时,宁阳县组建了28支专业的家庭医生团队。网格员上门了解居民需求,家庭医生则根据这些需求提供专业服务。他们为居民提供8类119项医疗服务和9类22项养老服务,采用“公益+有偿”模式,为社区老年居民开展免费的健康体检、定期随访、医疗巡诊等服务,目前已定期坐诊巡诊1万余人次。社区工作者与家庭医生团队紧密配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网络,为居民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医养服务。
养老医疗,“养”也十分关键。中午时分,文庙街道锦绣城社区的幸福食堂热闹非凡,里面坐满了前来就餐的老人。“来这里吃饭不用自己动手做,饭菜还便宜,还能和老朋友们一起聊聊天。”崔广峰大爷笑着说道。
宁阳县各城市社区党委根据本社区老年人口规模和用餐需求,通过自建或与签约养老机构合作等方式,建设提升社区幸福食堂。规范食堂管理运营,公开惠老标准,提供丰富多样、质优价廉的菜品,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助餐服务。目前,宁阳县已建成14处幸福食堂。同时,制定了相关管理和评估办法,对食堂不定期检查,根据评估结果发放运营补贴,确保食堂稳定运营。
“我们对老年人‘医、食、住、行、安、康、护、乐’等各方面都进行了细致安排。加大保障支持力度,整合社会化养老医疗服务资源,推动服务机构协同合作,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贴心的‘家门口’服务。”宁阳县城市社区治理服务中心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来源:宁阳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