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样本观察·企业篇 | 山推建友:向“新”求质 助混凝土搅拌站步入数智化时代
中国网 2025-03-14 10:21:01

打开系统,登录账号,查看园区重点生产领域的实时画面,退出;再打开另外一个系统,登录、查看运输车辆运行轨迹、卸料过程,退出;再打开第三个系统,登录,查看资金回款、支付情况,再退出,再打开……

曾几何时,对于建材园内的企业而言,反复“奔波”于各个系统、各个平台之间,成为工作常态。然而,尽管安装了不少系统,运营效率低、跑冒滴漏点多、决策不及时、人工成本高等问题依然时不时地“戳心窝子”。

痛则思变。以“客户满意”为服务宗旨的山推建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推建友”)协同智控、物联网、数字孪生技术,研发的山推建材园智慧管理平台,不仅让企业的痛点难点问题迎刃而解,还借“新”提质,为企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速路注入“数智”力量。

一个平台覆盖业务全流程

走进位于济南市市中区二环西路上的山推建友,搅拌车、叉车等车辆来来往往,各个生产车间内忙而有序。春节过后,已经有价值过亿元的设备从这里奔赴世界各地,应用于住宅、市政等城市建设和水电、高铁、公路、机场、桥梁、隧道、核电等重点工程建设。

山推建友,建于1956年,是国内率先生产混凝土搅拌与输送机械的大型骨干企业之一。目前,企业拥有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输送车、沥青搅拌站、稳定土拌合站、干混砂浆设备、资源化设备等6大类、181余版产品,并在国内率先推出了船载式混凝土搅拌站、城市节能型搅拌站等一大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产品。

在山推建友数字化客户服务中心,长达数米的电子大屏清晰展示着企业最新研发的建材园智慧管理平台。“项目于2024年立项,目前已在客户成功应用。数字化及智慧施工室主管刘澍宏介绍,智慧管理平台依托园区内生产设备及智能化设备,协同智控、物联网、数字孪生技术,打通了园区内采购、销售、生产、质量、财务等各业务环节。

一个以“国之重器”生产研发为主的企业,为何盯上了“软件”开发?企业总经理张太山的一句话道明缘由:“作为国内率先生产混凝土搅拌装备的大型国有企业,山推建友始终保持行业领先的地位,得益于持之以恒的技术创新”。

张太山介绍,企业利用现代化的工业化思维和智慧施工新技术,探索出了一条以搅拌为中心,从砂石到砂石,绿色环保循环的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个业务环节的高效互通。”刘澍宏介绍,但建材园区内设备的种类、数量较多,有的园区有多台混凝土搅拌站,有的园区是搅拌站、沥青站、干粉站等设备相互组合。各设备之间相互独立、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这就导致园区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痛点。

正是基于这一现实情况,山推建材园智慧管理平台正式上线。“平台内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对于建材园区内的企业而言,依托这一个平台,可以实施掌控全业务流程。不仅效率提升了,人工成本也降低了。”刘澍宏说道。

“数智”引擎推动高产高效

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有效降低经营风险,生产过程不仅要“看得见”,还需“管得好”。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山推建材园智慧管理平台通过三维建模方式,实现了整个建材园区以及园区内设备运行状态的三维同步映射。

“不需要到生产现场,通过平台即可直观掌握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刘澍宏说,除此之外,平台还具备园区漫游场景、车辆无人过磅场景、无人装载机上料场景、搅拌车接料场景等。“比如,通过孪生系统的漫游功能可以代替人工进行安全巡检。如果设备出现故障,也可以根据平台报警信息,第一时间对故障点进行快速定位,由此一来,生产效率就得到了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智慧管理平台还将多项智能化子系统融入到相关业务当中,既通过信息化实现了业务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上传,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又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少人化、无人化管理。比如,无人值守地磅系统,仅需30秒即可完成整个过磅流程,相比人工过磅,效率提升了80%以上;原材料库存检测系统,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客户的粉料、骨料库存统计误差大的难题;粉料仓库存精度误差值小于3吨,骨料堆场库存统计精度高于98%;双控双机控制系统,既实现了一人同时控制两台设备生产,又通过数据热备份功能实现两台电脑之间数据的无缝衔接,避免因电脑故障导致停机停产给企业带来损失……

“目前,团队正在验证智能装载机上料系统、正在研发智能实验室项目,不日即可在建材园智慧管理平台上线,为企业高产高效再添助力。”刘澍宏说道。(文/马俊伟 摄制/韦东)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