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回暖,春耕备耕工作即已全面展开。走进位于莒县夏庄镇的大略疃村,同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们早早地就来到了田间地头,对大片田地进行作业。
农机手薛复存告诉记者,马上进入农忙时节了,各农机设备已调试完毕。“目前,正在进行春耕作业,为播种提前打好基础,我身后这块地大约220亩左右,准备利用一到两天的时间,把这块地全部耕作完毕。”他说。
为保障春耕期间农机高效运转,莒县农机部门早部署、早行动,组织多支专业技术团队深入乡村一线,为农机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及时解决农机户在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农机具的安全高效运行,为春耕备耕和全年农业生产保驾护航。”莒县农业机械发展服务中心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员陈永平介绍说。
目前,莒县农机配件市场保障充分,储备各类农业机械9000余台套,销售微耕机1200余台,深耕犁150余台,旋耕机300余台,播种机械260余台,动力机械80余台。
同样,在莒县招贤镇的五彩现代农业园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被塑料遮住的大棚。据介绍,这里采取的是工业余热加温除雪和智能补光系统,如同把太阳搬进了大棚里,为作物生长送来光和热。
“这个是利用工业余热的供暖管道,能使棚里温度达到20摄氏度,虽然前几天是下雪天,但还是能把棚里温度很快提起来,顶上的雪融化了,就能让光照更好地照进来。”莒县五彩现代农业园区水肥环控负责人吕汉兵说。
对于西红柿的生产,更需要产生足够的养分才能保证果实的产量和口感。因此,对于光线的要求也会更高。为了应对阴雨天气,这里的大棚内还安装了模拟太阳光效果的智能补光系统,根据不同阶段的生长需要,来变换不同效果的光。
据了解,在五彩现代农业园区,每年将产出鲜切花3400多万枝,产出串收西红柿4400多吨。独特的品种和科技的加持,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价格也会比普通产品有所增长。
在巨峰镇宋家岭村,农田里也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农户们正抢抓农时,进行马铃薯的规模化种植。工人们将处理好的马铃薯块茎倒入播种机内,两台大型播种机在田野间穿梭,开沟、播种、施肥、起垄、铺设滴灌带、覆膜等多道工序一气呵成,机械化和人工结合的作业让传统春耕焕发高效活力。
“我们种的土豆名字叫大西洋,它的优势就是淀粉含量高,适合用来做薯片淀粉加工等,我今年种了有二百七八十亩,一亩地产量管理好的话能产七八千斤、上万斤,保底有个五六千斤。”福鑫家庭农场董事长刘志福说道。
科技赋能,播种效率倍增。一台播种机每五分钟就能完成一垄马铃薯的播种任务,较传统人工播种效率提升近10倍。机械化播种不仅保障了马铃薯出苗整齐均匀,还通过标准化作业降低种植成本,为后续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目前,基地已实现订单化种植,通过和经销商签订收购协议,待6月马铃薯成熟后将直供经销商,实现产销无缝对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为确保春季农业生产有序推进,日照各地抢抓农时,早安排、早谋划、早落实,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在日照徐徐展开。
(臧一文、霍平、徐一丹、刘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