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喀专项”志愿支教活动是山东省打造“文化润疆,齐鲁先行”援疆品牌的重要实践,是团省委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改革的重要举措。2025年寒假,山东工商学院“行则疆至”支教团圆满完成寒假线上支教项目,该项目是“行则疆至”支教团继2024年暑期实地支教后,着力构建“2+3S”线上支教机制,以数字化延续教育帮扶的创新之举,深度挖掘线上授课的实效性,为60人次的新疆学生提供了为期两个月的定制化教学。
“2+3S”机制:双地聚力,三方联动
“2+3S”机制以受援地(新疆)与支援地(高校)的深度协同为基础,聚焦边疆教育实际需求,整合高校资源、社会公益力量及数字平台,搭建起“实地调研-云端响应-动态优化”的闭环链路。学生(Student)端通过“一人一策”定制化教学实现精准辅导;学校(School)端依托数字平台助力教师能力提升;社会(Social)端积极参与调研提供改进思路,形成“输血”与“造血”并重的可持续帮扶模式,让教育援疆从“单点突破”升级为“系统赋能”技术赋能教育。
靶向授课内容:扎根需求,分层突破
课程设计紧扣学生学情,以寒假作业辅导为切入点,延伸出“基础巩固+思维拓展”双轨课程体系。语文课程融入故事讲解、普通话教学等;数学课程结合生活实际,引导思路创造;成员通过实时批注、屏幕共享、语音通话等功能,随时随地为学生解答学生疑惑耐心地讲解与陪伴让云端课堂既有知识的深度,也有情感的温度。
多维成效凸显:数据为证,成长可见
项目开展以来,学生语文古诗文背诵达标率从47%提升至89%,数学解题效率提高41%,学生孩子学习主动性显著增强,有学生表示:“线上课堂让我更喜欢学习”,知识测试平均通过率超过86%,课后师生互动消息日均超200条,情感联结度显著增强。一场跨越4600公里的教育创新实验,正以“屏对屏”的坚守,续写着“心连心”的边疆教育新篇章。
“教育的意义,在于让每个孩子都看见远方。”未来,“行则疆至”支教团将引入更多前沿的教育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持续完善“2+3S”机制,使其向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范式逐步迈进。同时,团队还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确保线上授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落到实处,真正惠及每一位学生。这场由青年学子主导的教育接力,正在数字化的浪潮中,悄然织就民族团结的同心结。(董利贞、段雨彤)